媒体海大

【新华网客户端】中国海洋大学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作者:李明来源:新华网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11

字体:

  “中国海洋大学制定并实施‘蓝色梦想铸魂强师计划’,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牢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的使命任务,勇当服务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先锋队。”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李明表示。

  坚持思想铸魂,打造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中国海洋大学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内在追求和实际行动,倾心教书育人,潜心科学研究。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国海洋大学将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理论学习、教师在岗培训的重要内容,为新入职教师在“东方红3”科考船上开展“海上国情教育”,在校史馆开展传承教育。在每年9月的“师德师风教育月”,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弘扬海大大先生精神”系列专题活动,举办暑期党性学习研修班。每年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李明指出:“从学校厚重的百年历史中阐发教育家精神,将赫崇本、文圣常等‘海大大先生’的优秀事迹融入校史馆等的建设中,将一位位‘海大大先生’勇立潮头、谋海济国的模范事迹生动地呈现在每一位参观者眼前,精神品格进入他们心里。这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国海洋大学拍摄海洋科学家题材电影《逐浪之文圣常》,打造生动讲述学校教师“为学、为事、为人”故事的专题栏目《回澜阁》。

  坚持人才强校,构建引育并举、分类发展的人才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引育体系和发展支持体系,形成事业吸引人才、待遇稳定人才、感情留住人才的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海洋大学学校大力实施“筑峰”“繁荣”“名师”“英才”等人才工程,修订各层次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完成人才引育体系改革升级,进一步健全层次分明、引育并举、专兼结合、服务海洋的独具海大特色的人才引育体系。聚焦海洋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实施战略科学家筑峰行动,通过“筑峰”“繁荣”等人才工程,构建“学科-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完善团队建设组织模式,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李明介绍说,中国海洋大学大力实施青年科学家培育行动,完善“青年英才工程”“青年英才海外培育计划”和“预聘-长聘”青年教师选聘等制度,加大科研博士后培养和从中遴选优秀师资力度,不断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模式,打造青年拔尖人才队伍。

  同时,中国海洋大学深化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不断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李明表示,学校已启动新一轮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深化分类评价,根据不同系列、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完善理科、工科、人文、社科、体育艺术、教学业绩突出、思政课教师等类别职称申报条件,充分运用多把尺子精准量才。

  坚持服务大局,锻造勇担使命、敢于创新的“大先生”

  中国海洋大学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坚持“四个面向”,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蔚蓝大海上,把科技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中,在服务强国建设中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使命的深度融合。

  作为一所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实施了“透明海洋”“蓝色粮仓”“蓝色药库”“蓝色种业”系列大科学计划,支持教师牵头承担国家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围绕海洋环境与生态、深远海养殖、海洋药物与食品、海洋工程、海洋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产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大力实施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设立教学支持中心,系统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职业发展指导等活动,成立3个名师工作室,举办“名师·导航讲堂”,建设好基层教学组织,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开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具有海大特色的“金专”“金课”“金师”。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打造“科研育人”新范式。开展“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育人体系。

新闻链接:【新华网客户端】中国海洋大学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左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