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特色活动之一——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会上,《中国蓝碳蓝皮书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
蓝皮书在2024年原书基础上,对蓝碳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整合升级。全书分为总体篇、产业篇、区域篇、热点篇、专题篇、政策法规篇、案例篇七章。蓝皮书结合碳中和愿景目标,从多维度选取数据指标,针对我国蓝碳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等开展剖析,并精选国内外蓝碳实践的成功案例与丰富经验。
蓝皮书显示,过去10多年,我国蓝碳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呈显著增长趋势,2023年达3.96亿吨,较2010年增长了约32%。2025年,我国红树林总面积约303平方公里,是全球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总碳储量达603万吨;我国海草床总面积约265平方公里,总碳储量达230万吨;我国滨海盐沼总面积约2980平方公里,总碳储量达9155万吨。我国蓝碳生态系统的年沉积碳埋藏量达每年210万吨。
蓝皮书称,近20年我国近海贝藻养殖总碳汇量增长快速,每年碳汇量达650万吨。我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巨大,预测潜力达2580亿吨碳。我国海洋能源发展迅速,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我国海洋第一、第二产业实现了负碳化发展。
该书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牵头组织,共有来自海洋、气候、环境、工程、信息、水产、地质、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近70名专家学者受邀参与编纂。
新闻来源:2025年9月9日【中国科技网】《中国蓝碳蓝皮书2025》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
编辑:杨静仪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