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早上的胶州市营海码头,渔船整齐停泊,人声鼎沸。
“马上开海了,心情非常激动,我们祖祖辈辈都指望着船吃饭。”鲁胶渔60929船长宋清焱站在渔船上,难掩兴奋。在他周围,渔民们正在做着开海前的最后检查。
中午12点,为期4个月的黄渤海区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青岛3300余艘应休渔渔船从各渔港码头启航,争先恐后驶向黄渤海渔场。从空中俯瞰,海上急行的渔船星罗棋布、浩浩荡荡。
在青岛,开海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特别节日”,这一“例行期待”也见证了渔业装备、渔业管理、渔业生态的三重变化。
渔业装备更新,海上作业有了更好保障
宋清焱17岁开始捕鱼,至今已经有35年了。“以前用小木船,现在用上了钢制船,不仅吨位更大、跑得更快,而且安装的各种设备也非常先进。”在鲁胶渔60929船驾驶室里,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渔船变化及船上安装的北斗导航、声呐探鱼器等设备。
这是一艘长约34米、动力达540马力的渔船。对于靠捕捞吃饭的渔民来说,渔船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与捕捞能力挂钩,而能不能在茫茫大海上找到鱼群则直接决定着渔民的收入水平。“以前下网主要靠经验,近年来则用上了科技。”宋清焱介绍,“这个声呐探鱼器可以看到水下100米的情况,鱼群位置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捕捞效率。”
既要鱼虾满仓,更要安全归航。“这个最新的北斗导航定位准、信号覆盖广,能够实时反映船在海上的位置,遇到危险后可以及时向岸上求救,海上安全作业有了保障。这个最新的AIS(自动识别系统),能实时显示周围的船只,在大雾天特别有用,可以有效防止船跟船之间意外碰撞。”宋清焱边介绍边向记者展示操作。
渔业装备更新,海上作业有了更好的保障。青岛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副主任赵志宏介绍,2024年,青岛为全市1168艘中大型渔船换装新型通信终端,实现60马力以上渔船全覆盖,有效增强了应急响应能力,主管部门可通过该系统实现对渔船的实时动态监管,显著提升了渔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海洋防灾减灾水平。
“除新型通信终端外,2024年,青岛还完成了渔船‘插卡式AIS’配装工作,实现了渔船‘插卡式AIS’设备全覆盖。”赵志宏补充道,该设备的推广使用,能够有效防范商渔船碰撞风险,为渔船海上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渔业管理优化,有效放大伏季休渔成效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中国海警局直属第六局、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第一支队、青岛市公安局、青岛海事局、董家口海事局、青岛海警局及沿海各区(市)渔业主管部门组成国家、省、市、区(市)四级执法力量,共计17艘执法船艇,组成4个巡航编队,在商渔船密集通航区开展开渔联合执法巡航行动,进行渔船适航检查,核查证书证件、安全通信导航与救生消防设备等,确保“不安全不出海、不安全不生产”。
“这样好。”站在西海岸新区积米崖码头上,遥望政府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干了20余年海洋捕捞的鲁青新渔60637船长肖华说,“近年来休渔期时间变长了,政府管理力度更大了,渔业资源相较往年更丰富了。”
伏季休渔是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自1995年伏季休渔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对其展开优化调整。在时间上,黄渤海区休渔期由最开始的2个月,到2014年延长到3个月,再到2017年延长到4个月,休渔期的延长直接保护了诸多渔业生物的生长、繁衍,让渔业资源得以更好“休养生息”。
严格执法是保障伏季休渔制度落地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青岛统筹调度全市执法力量,渔业、海事、海警、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持续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渔的违法违规活动,有力维护了休渔期秩序稳定。”青岛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孙锦旺说。
发放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是调动渔民和渔业企业伏季休渔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青岛下达资金7000余万元,为符合规定的渔船发放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而这已经是青岛按照国家规定,自2022年开始连续第四年发放这项补贴。
“该补贴依据海洋伏季休渔和负责任捕捞两项指标发放,补贴比重各占50%。换句话说,休渔期内不出海捕捞,休渔期外落实负责任捕捞制度,如执行进出港报告等规定,就可以申领。”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渔政渔港监督处郝兆成表示,近4年来,青岛累计发放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2.2亿余元,进一步放大了伏季休渔成效。
渔业生态向好,支撑“海上粮仓”持续产出
千帆向海争“鲜”之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莹却在实验室里关注着黄渤海“一杯海水”的变化。
薛莹介绍, 随着近海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等系列渔业资源养护措施的实施,黄渤海近海渔业生态系统正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近5年黄渤海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对恢复渔业资源、净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青岛累计开展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等各类苗种增殖放流数量32亿单位,直接补充了渔业资源种群数量,逐步改善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渔业处处长王亚楠说。
黄渤海渔业资源量的变化更能彰显渔业生态向好态势。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最近10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伏季休渔前后,黄海渔业资源相对密度增长了2—5倍,渤海渔业资源相对密度增长了3—7倍。2014年以来,黄海里的带鱼、银鲳、三疣梭子蟹、鱿鱼、中国对虾等主要经济种类资源量增长了20%—80%。
渔业生态向好,支撑“海上粮仓”持续产出。一年又一年的开海日,“靠海吃海”的渔家人一次又一次满怀对鱼虾满仓的期待,踏上“向海要粮”的新征程。
新闻链接:【青岛日报】开海“三变”(2025年9月2日 6版)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