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百年前,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的疾呼擎起民族觉醒的火炬。百年后,齐鲁大地上的高校青年,正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今日之“新青年”,不再是被唤醒的群体,而是主动定义未来的力量。在“教育强国”的山东实践中,他们正书写着属于Z世代的青春宣言:以科学精神求真、以文化基因铸魂、以创新思维塑形、以人类情怀立格,以奋斗之我,成就一个更加青春的中国。这,很“新青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海洋大学,探访“新青年”张宜良的故事。
手握科研利刃,怀揣科普热忱,肩扛助农使命,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宜良在科研创新、知识普及与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喧嚣时代,张宜良将镜头聚焦于少人问津的农业,让网民领略到其中别样的魅力与价值。从所学的冷门农学水产养殖专业出发,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创作出一系列广受欢迎的视频合集。2023年4月,一条吐槽“养不出母鱼就没法毕业”的短视频爆火出圈,全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超5亿。“我在985大学养鱼”等词条频频登上热搜,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张宜良淡然解释道,“我只是水产养殖从业者中的冰山一角。现在我们能吃上平价的海产品,离不开一代代牧海唯真、敏学笃行的水产人在养殖场里的辛勤付出。”
吐槽视频的破圈,让张宜良认识到只有借助新颖有趣的外壳,才能让更多受众学习到枯燥乏味的知识。“我以前也尝试过海洋科普,但效果并不理想。工作学习了一天,谁刷短视频也不是为了上课去的。但通过拍摄养雌鱼的视频,做成有趣的科普视频,就有了不错的效果。”
2023年8月,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引发全球关注。他迅速投身其中,精准把握公众关注点,创作“日本核污水排放后对我们的影响”系列视频,以专业视角向大众剖析可能涉及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该系列视频多次荣登网络知识科普赛道头条榜首,累计播放量高达1.5亿。
除线上科普外,张宜良积极投身于线下科普活动。作为中国科学技术馆专家科普志愿者,他在高校、科技馆、偏远乡村小学等地举办百余场专场科普讲座,面对面为十万余名观众普及科学知识,打破农业传播壁垒。
作为新时代农学硕士,水产养殖领域的科技创新是张宜良的本职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更是他责无旁贷的使命。一方面,他巧妙借助网络红人的流量优势,利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在拼多多、京东、淘宝直播等网络平台进行助农直播。目前已开展助农直播百余场,带动助农产品、水产品销售总额达2000万元。另一方面,张宜良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参加《开讲啦》《最炫农科生》、全国首档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大型综艺栏目《生机勃勃的我们》等节目的拍摄,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农学知识。他身穿量身定制的水产主题风格的变脸服装“鱼鳞战甲”,在欢声笑语中向观众展示农业的魅力,打破大众对传统农学的刻板印象。
张宜良结合专业特色助力绿色生态保护,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在中国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项目中,他奔赴青海湖,呼吁当地人民和游客保护濒危水生动物——裸鲤。此外,他联合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对口帮扶义县乡村改造,测定水质成分、选取养殖品种、精心规划方案,把荒地野池逐步建设为可供旅游的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也希望未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国‘蓝色粮仓’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并以自己的方式,带大家了解海洋,了解海鲜。”张宜良表示。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扬子晚报等
新闻来源:2025年5月3日【海报新闻】助力绿色生态,做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农人!这很“新青年”!
编辑:吴宇婷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