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在即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之际,中国海洋大学“数字时代的文化建设”研讨会在崂山校区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联合承办,青岛臻艺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在开幕式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数字时代的文化建设”进行研讨,可谓恰逢其时。中国海洋大学在发展海洋科学、水产等特色优势学科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积淀了悠久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在各级文旅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始终围绕国家文化和旅游建设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术优势、智库功能、海洋特色,培养了大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秀人才,在海洋文化理论与海洋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文旅融合发展、文物与博物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开拓新视野、启发新思想,为服务文化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在致辞中指出,新一代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催生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文物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近年来,全国的文物与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数字技术和博物馆的深度融合,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文化体验、文化产品,为博物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技术的支撑。国家文物局在推动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数字夯基,统筹文物大数据资源;二是数字赋能,创新文化多模态的服务体验;三是数字连接,构建文化传播的新形态;四是数字联动,促进了智慧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将是一个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将以科技为动力,持续推进智慧博物馆的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设计推出符合公众需求、富有时代特色、充满朝气活力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我们要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博物馆技术驱动和内容创新的生态环境,推动文物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为文化繁荣助力,为经济发展赋能。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张金宁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数字化浪潮,数字赋能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当前,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既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将把握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机遇,守正创新、主动作为,继续认真做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等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强优质数字文化内容供给,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研讨会共分为三场。来自国家、省、市政府文旅部门领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以及多家文化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成国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举办得恰逢其时,其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报告令人印象深刻。“数字时代的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新闻来源:202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专家学者共话数字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国海洋大学举办这场研讨会
编辑:崔舒高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