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中国海洋大学:立足海洋特色 创新思政课堂

作者:刘艳杰 冯文波来源:光明日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06-16 字号: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以“海洋特色”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2024年6月16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教科文新闻”版以“中国海洋大学:立足海洋特色 创新思政课堂”为题,对学校依托学科、平台等特色优势,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报道。现转发全文如下: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公布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中国海洋大学的《传承红色基因,铸就蓝色梦想——海鸥剧社“12345”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践》入选精品项目,《“东方红”系列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队海洋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入选2024年度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名单。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以“海洋特色”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将思政铸魂育人的品牌越擦越亮。

  “卞老师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国内外海洋动态、海洋强国建设、我校海洋领域重要科研成果等,是我上过的最有趣的思政课。”学生如此评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卞秀瑜的思政课。

  在思政课程收获众多点赞的背后,是老师们一次次的备课磨课、反复推敲。“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参与指导思政课建设,各教研部(教学办公室)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采取骨干教师示范、新教师主讲、教研部(教学办公室)集体研讨的模式,促进互学互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勤禹说。

  中国海洋大学拥有一支全国高校独一无二的科考船队,依托“东方红3”科考船这一国之重器,学校开设了“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公共选修课。自2020年以来,已有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0余名师生登上这一流动的“海上课堂”。在波涛澎湃中,听船长和教师讲述这一功勋科考船的发展历史和光荣使命,学子心中埋下矢志蔚蓝、向海图强的种子。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的师生们正紧锣密鼓地创排一部新剧《文圣常》,该剧以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为原型,讲述老一辈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浩海求索、勇攀高峰的故事。“我们深入挖掘校史红色资源,采用艺术的形式、青春的风格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激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校团委宣传部部长王晓鹏说。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每年秋季开学,学校党委书记田辉都会为新入学的本科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4000余名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海承己志 德启远航”第十七期“校长下午茶”活动近日在海德学院举行,校长张峻峰与师生们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入交流,希望同学们涵养家国情怀,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为了推动思政教育互联互通,海大还积极搭建“思政大平台”,成立了青岛馆校“大思政课”联盟,挖掘博物馆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截至目前,学校已与相关单位签订实践合作协议,在青岛130个社区及中小学等服务基地结对共建,6900余名学生在社区一线开展近80个实践品牌项目,在实践中展示海大作为,诠释海大担当。

文:刘艳杰 冯文波

2024年6月16日出版的《光明日报》“教科文新闻”版

编辑:冯文波

责任编辑:李华昌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