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

[青岛宣传]开学,全新的“打开方式”

作者:高云来源:青岛宣传发布时间:2023-09-07

字体:

这几天,各式各样的“开学”,就像一部“大片”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映——

开笔礼、状元帽、着汉服、击鼓鸣志,气球拱门迎接、抽福袋和盲盒、老师为学生表演舞龙……各类“花式开学”创意不断。在新鲜、快乐的氛围中,学子们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青岛育新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课

同时,校长寄语、老师鼓励、学科规划、心理辅导等多姿多彩的“开学第一课”纷纷开讲。主题标新、金句频出、点子不断,不仅给学子以启示,更频频“出圈”,网上网下引起共情共鸣。仪式感满满,“花式开学”映衬着“花样年华”。

“开学”的历史,和“教育”的起始一样悠远。

《礼记·学记》有载,当时的大学开学时,会举行体现尊师重道的庆典仪式,天子诸侯要派官员参加。仪式上,会用水芹、水藻等物品隆重地祭奠先圣、先师。庆典过程中先要奏乐、击鼓,之后召集学生依次进入教室,开始求知求识生涯。

开学,对于每一个莘辜学子的意义不言而喻:告别假期生活,开启全新的学习阶段。至于那些初入校门的六岁小童,开学则意味着踏上漫长的求学之路,是一生的重要节点。由是观之,形式多样的开学礼和“第一课”,是让学生们信心满满启新程的含义深邃的“打开方式”,值得每一所学校费一番心思。

青岛八大峡小学举行开笔礼入学仪式

可文可武,仪式感满满。一些学校结合中华传统礼仪,精心设计了古韵十足的开学礼。比如,青岛八大峡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身着汉服,在悠悠的古乐声中,通过“正衣冠、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生行谢礼”六个环节,让孩子们感受古老的“开笔礼”,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一些学校采用严格的军训形式锤炼学生意志。在青岛五十八中,沿海岸线30公里拉练已成为新生开学第一课的传统项目。

校内校外,场景感十足。一些学校和老师邀专家、请学者,到田间地头、访名人故居,给学生们提供深刻体验和感悟的现实场景。江苏淮安某小学把“开学第一课”搬进吴承恩故居,孩子们与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现场互动,一堂生动鲜活的《西游记》大讲堂精彩呈现。一些学校邀请天文学家、海洋科学家带领学生“上九天”“下五洋”,了解科技创新成就,激发爱国情、强国志。还有的学校把“开学第一课”放在田间地头,让学生体验耕耘的辛劳,收获的喜悦。

青岛五十八中新生拉练

形式多样的开学礼和第一课,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开启新学期的重要仪式。师与生,教与学,过去和未来,在轻松又庄重的氛围中得以更好融合。

学校之所以重视开学礼、“开学第一课”,源自对“第一天”“第一次”的重视。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典礼、纪念仪式,不仅为图个好彩头,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对孩子们来说,新学期是刚刚开启的一段新旅程,内心有期待也有焦虑,有坚定也有彷徨。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给孩子们鼓士气、添信心,十分必要。

青岛香江路小学某班级老师身着汉服迎接一年级新生入学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上,有满满的祝福。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寄语新生,“勤而行之,日有所进”;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祝愿新生,“探索未至之境,拥抱无限可能”;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吴小林鼓励新生,“未来的无限精彩,等待着你们创造!”……校长们精彩的开学致辞,以殷殷希望之声,传递出正向的理念、情感、价值观,给站在新起点的学生们加油鼓劲,为前行导向护航。

每一次起跑,都要蓄足力量。“开学第一课”上,有梦想的火种。一些学校会花很大心思和力气,邀请大师、科学家、奥运冠军等走进校园,与学生交流互动。这些重量级人物或有着渊博学识,或有着深邃思想,或有着丰富阅历,或有着超凡意志,他们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经历,或许就能点亮学生的梦想,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青岛一中开学典礼

在古文中,“开”字两旁为两扇门,表示用双手打开门栓。作为课堂的主角,学子们能够从所上的“开学第一课”中,接收到重新出发的“信号”,收拾好心情,快乐出发,从而打开一扇扇充满期待、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的校园时光之门。  

从古至今,开学仪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学第一课”也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但无论怎么变,教育本身的永恒议题则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如尊师重教、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等。

立德树人始终是“开学第一课”的主旋律。为了一篇开学致辞,校长字斟句酌;为了赋予开学典礼上的每个环节更多意义,老师费尽心思。因为每一句话、每一项活动,都承载着更新更深的教育理念、情感和价值观。正向引领、润物“有声”,“开学第一课”的“定调”至关重要。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新生入学

讲好第一课,也讲好每一堂课。大学的专业课不只是“学术”“专业”,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课也不仅有汉字和数字。西哲有云,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在这个复杂交互的过程中,哪一门课程都不应缺位。

一方面,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清楚他们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期望什么。另一方面,拓展工作格局,整合多方资源,扩展课堂半径,覆盖课堂、校园、社会,凝聚全社会育人合力,让青少年在校内校外大课堂里体味生活变化、感受时代发展,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当下,“开学第一课”已不只是开学时间意义上的一堂课,也不是囿于教室的一堂课,而是打破了时间、地点、形式等限制,不断创新育人载体,丰富育人内涵的大课堂。

听,“开学第一课”的铃声已经响起。窗外有风景,手里有课本,心中有梦想,眼里有未来。这段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定会带给你新的成长,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新闻来源:2023年8月28日[青岛宣传]开学,全新的“打开方式”

编辑:王雅楠

责任编辑:左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