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教授宋微波当选中科院院士 驻青两院院士达28人

作者:王晓雨 冯文波来源:青网2015年12月08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5-12-08 字号:

    昨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最终产生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原生动物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宋微波成为新增院士中青岛唯一上榜者,截至目前,青岛拥有两院院士2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1人,工程院院士17人。与研究有孔虫的郑守仪院士相似,宋微波关注的同样是自然界里的“小个子”——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纤毛虫。

县城造纸厂青工考上大学

    1958年,宋微波出生在山东微山县。父亲从军队退伍后在泗水一中担任党支部书记,因为家住学校的便利,他和哥哥弟弟课后常常跑到学校图书室读书和做功课,正是在这小小的图书室里,宋微波培养起了读书与求知的爱好。 1975年高中毕业的宋微波被分配到了微山造纸厂,成为了一名造纸工人。那时工厂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震耳的噪音、刺鼻的气味、无处不在的蚊虫……但在艰苦的环境中,宋微波依然没有放弃读书学习的习惯。他所在的打浆车间,经常会收到一些等待销毁的书籍,他和伙伴们想方设法将有价值的书籍悄悄保留下来。

    1977年秋季,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造纸厂,宋微波与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样,将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上。 1977年冬天宋微波参加高考,虽然顺利通过初选线,但在最后的填报志愿环节却不幸落榜。第一次高考的失利,激发了他的学习潜能,1978年高考,他如愿考入山东海洋学院(海大前身),成了一名大学生。

刻苦学习引德国报纸报道

    1982年本科毕业时,国内研究生制度刚刚步入正轨,宋微波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研究生期间,他跟随孟庆显教授从事对虾体表的病害纤毛虫研究,从此开启了他伴随终生的纤毛虫研究之路。 1985年硕士毕业,宋微波留校任教。就在这时,他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1985年秋,国家在部分部属高校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在一位国际同行的推荐下,他选择了联邦德国波恩大学为进修目的地,摆在眼前的困境是,宋微波要先过德语关,否则无法作为学生在外注册学习。宋微波在同济大学的留德预备部经历了为期一年的魔鬼式的强化学习,最终顺利通过语言考试。 1986年6月,宋微波踏出国门,在波恩大学著名原生动物学家Wilbert教授门下受教。

    在德学习期间,宋微波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国家公派的进修合同限定为仅提供两年的资助。为尽快拿到博士学位,宋微波把所有的时间都加以利用,争取用两年完成三四年的工作量,最终用了两年三个月,宋微波完成了研究。

    那段留学岁月的疯狂投入和刻苦,曾在他离开研究所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同事们的美谈。他的导师Wilbert教授在他毕业离开后,曾专门给中国驻联邦德国的大使馆教育处写信,建议表彰这位勤奋努力的年轻人。波恩当地报纸还专门对他的工作事迹进行了报道。他以《波恩帕氏水体周丛纤毛虫分类与生态》为题的论文在德国出版,借该论文的影响,宋微波于1992年获得了国际原生生物学家学会颁发的Foissner基金奖。

33年研究登上学术巅峰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馆2号楼上一个约6平方米的封闭空间,就是宋微波1989年初回国后搭建的第一个实验室。作为一个新人,他从学校申请获得了3000元启动经费,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的科研氛围尚不浓厚,设备老旧、经费不足,在国内学术界,原生动物研究更不被人们重视,对于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近于空白。作为一个拓荒者,他带领团队围绕纤毛虫开展了持续33年的研究,先后组织了近30位博士生参与其中,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形成了温带、亚热带海洋中近岸各类生境中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的全面、系统的资料。

    33年的时间里,在他和同行以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纤毛虫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声望不断提高。宋微波本人也获得多项荣誉。今年7月31日,他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并在昨日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通讯员 冯文波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