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14年9月29日上午,记录赫崇本先生丰富人生足迹以及中国海洋教育发展历程的新书《一代宗师——赫崇本》首发式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本书作者侍茂崇、李明春、吉国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原校长吴德星、副校长李巍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教授,离退休老同志、师生代表、赫崇本先生家属代表等到场并发言,活动现场温馨感人,气氛融洽。首发式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杨立敏社长主持。
作者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教授侍茂崇就本书的创作历程作了简要介绍,并着重讲述了为赫先生立传以及写作本书的初衷,除了缅怀恩师,更是为了将“赫崇本精神”化作巨大的精神财富,使后来者将其传承,发扬光大。他说,在当今浮躁、快节奏、重名利的社会现状面前,赫崇本先生悲悯的情怀、高尚的道德、求真的勇气以及人格的尊严等优秀品质和做人准则,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同时,在赫崇本先生身上也再次印证了“先做人,再做事”的深刻道理,赫先生淡泊名利的平静心境,使其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身于中国物理海洋事业和海洋教育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出版方、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李建筑在致辞中介绍了本书的出版过程。他说,在中国海洋大学九十华诞之际出版本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出版社总编室安排了经验丰富的编辑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杨立敏社长担任本书终审,并对封面设计、版式装帧、下厂印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编校过程中,作者又多次对书稿进行修改。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本书得以顺利面世。“中华海洋学人系列丛书”是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的重大出版项目,主要是宣传为海洋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以传记为主,《一代宗师——赫崇本》是第一本。今后,出版社还将陆续出版更多高水平的“海味”图书,以飨读者。
中国海洋大学李巍然副校长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赫崇本先生为我国海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海洋局的建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说,赫崇本先生执教半个多世纪,无愧于他所热爱的海洋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海洋科学人才,铸就了我国海洋事业的脊梁。他们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事业发展的根基,还有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必将沉淀为文化而被一代又一代海洋人所传承。中国海大人也将继续弘扬赫先生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为国家海洋人才的培养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赫崇本先生的儿子赫竞先生,冯士筰院士,海洋环境学院李凤岐教授,本书作者、中国海洋报记者李明春,海洋环境学院院长管长龙教授,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校学生会主席陈芃羽同学等师生代表和家属代表也纷纷发言,大家在深切怀念赫崇本先生的同时,就“赫崇本精神”谈了个人的感受,并表示要学习赫崇本先生的优秀品质,以赫崇本先生为榜样,将“赫崇本精神”践行于生活、工作、学习中。
仪式上,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与海洋环境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向海大图书馆、学生代表等举行了简短的赠书活动,意欲通过对本书的传播和阅读,将“赫崇本精神”发扬光大,让“榜样的力量”源远流长。
青岛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海大校友李茗茗,学校党委宣传部、海洋环境学院、图书馆、出版社等有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了首发式。
文:李华昌 图:刘邦华
向图书馆赠书
向学生赠书
合影
相关链接:赫崇本简介
赫崇本(1908~1985),字培之,满族,1908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在河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随世界著名海洋学家H.U.Sverdrup研究物理海洋学。1949年青岛解放,赫崇本冲破阻力,毅然回国,被聘为山东大学教授。1950年,赫崇本教授与其他11位科学家,发起成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并承担诸多领导工作。1951年被任命为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长,1952年任山东大学海洋系第一任系主任。
赫崇本先生潜心教学,引进人才,扶掖后进、甘为人梯,锐意改革,德艺双馨,从而成为开创新中国物理海洋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59年,在创建中国第一所海洋综合教育大学——山东海洋学院时,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先后任教务长和副院长,并为教育部第一艘海洋调查船“东方红”的成功建造呕心沥血。此外,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制定“12年科学规划”,赫崇本任大气海洋专业组副组长;他曾联合地学界24位专家上书国务院,设立国家海洋局,使我国海洋事务管理走上正轨;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海洋大普查”重要组织者之一,为新中国海洋事业首次带来繁荣的春天;此外,赫崇本先生还是中、朝、苏、越四国渔业会议中方专家,《中国科学》(英文版)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副主编等。对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