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了解物探 重视物探

作者:廖梦羽来源:地球新闻部发布时间:2012-09-28

字体:

院士讲解“物探与国民经济”

    本站讯 9月27日下午,为使同学们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实质和内涵有最基本的了解,并结合学院有关的特色科目与当前物探技术所处的的国际形势,由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主办的李庆忠院士讲座在崂山校区4102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题目是:物探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012级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全体新生悉数到场,其中还有2011级的部分未参加过李庆忠院士讲座的同学也都慕名而来。

    李庆忠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其后多年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并取得卓越成就。1966年李庆忠院士首次提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1974年在新立村地区组织了世界上第一片束状三维地震勘探,发现新立村油田;1974年首创两步法三维偏移,论文发表比国外早五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来到中国海洋大学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并成为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名誉会长。

    什么是物探?首先,李庆忠院士就提出了地球物理勘探是光荣而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是当前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球物理探测人员有必要了解物探技术的基本常识。概述了物探技术主要适用的领域——用于寻找各种有用的矿芷,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环境保护及考古探测等方面。描述了物探技术的现状——是迅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使用着最新的科技手段和仪器,最广泛采用了各种信息及处理技术,并且拥有最高计算机速度的电子计算机。并就电子计算机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阐释。简言之,物探就是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手段进行测量,计算并推算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方法。

    其次,为什么要重视物探?李庆忠院士围绕“石油”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他在讲座中指出,过去的60年来,地球物理勘探为寻找石油天然气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石油的95%是利用物探技术找到的,物探技术已然成为了寻找石油的有力武器。与此同时,李庆忠院士还向我们展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像“CT”一样对地下各断面作成象解剖的动态画面。

    随后,李院士为我们分析了世界石油形势,现状以及寻找石油的重大意义,介绍了我国著名的鄂尔多斯等四大气区。得出结论:今后石油进口在所难免。从长远战略考虑,努力寻找国内油气资源还是十分重要的。而地球物理勘探在发现油气田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讲座的进行,李院士还介绍了我国石油勘探的历史和发展,从西汉到如今,无论是从勘探方法还是勘探工具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不仅从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到冀东蓝堡油田,物探起着关键作用,现在,海上石油勘探更加重视物探,如2007年3月25日BGP先锋号Pioneer六缆拖缆船的横空出世。

    前石油部部长说过“搞石油勘探,成也在物探,败也在物探”。这给找油尖兵——石油物探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发展最快,同时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工种,无论是在山地,森林,还是草原,沙漠,还是青藏高原,东北松花江...到处都遍布着物探人员的足迹。“最高科技的仪器,最原始的体力劳动”李院士用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为人知条件恶劣的工作现场。

    在讲座的最后,李院士还提及了国外的著名油田如墨西哥湾,百慕大等,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石油勘探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过的探测失败案例。并且意识到重视物探在石油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石油行业领导阶层的共识,这为开发好这些油田提供了良好的资料,进一步可以研究注水效果以及尚未动用的剩余油区,这将是十分重要的。除此而外,李院士还强调,高精度三维地震在油田开发中应该有所作为。

    最后,学生代表代表全体同学向李庆忠院士送上鲜花表达敬意和谢意。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周立明做了最后的发言,他相信李庆忠院士的精彩演说将给地院的每一位同学对这个学科以及行业的认识带去更加深入的解读。

通讯员:廖梦羽    图:欧书楠

和蔼可亲的院士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