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读书 行走 在生活中发现另一种生活

作者:潘诗宇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2-04-23

字体:

身体与灵魂,至少有一个行在路上

    这两年有一句话很流行“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其实和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无太多区别,读书和旅行并不仅是生活的形式,而且是生活的一部分。“把书当生活来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发现另一种生活”,王蒙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诠释着一种对生活的理念。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作为曾经的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文学家王蒙先生却说自己并不擅长读书。小时候,他一心迷恋太极拳,省下早点钱买了一本《太极拳式图解》,可是却一招也没有学会,“双腿微曲,重心向后移动三分之二,臀部微降”,这一招一式,都不是书能教会我们的。所以有人说:“这世界上重要的东西,都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的。”

    就如同写作,不可师袭。书是人穿上鞋在地上留下的脚印,“因循于书”,只是在用脚印束缚自己走的路,不能走远,更不能走出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但是万不可因此而放弃“读万卷书”,王蒙先生的做法是“读一本是一本,读一句是一句。”每读一些书,都能实实在在地用在生活中。把书当做生活来读的人,才能真正读懂书。

读出生活

    读书时总会有所感有所想,因为书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读者和作者在思想上交流。书中的文字,在我们眼中不是冷漠的符号,而是带给我们高于现实生活,或已知或未知的人生体验。

    “读书最入迷的一点就是——书是一种生活。”王蒙先生就是在《双城记》的陪伴下,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虽无同书中人一样的经历,但感受是一样的,带给自己的触动和继续过活下去的信念也是相同的。

    从书中读出生活,由此王老还提到了自己学语言的过程,他说自己是“只会15%的英语,却敢100%的用。”每一个字母,每一个英文单词在他眼中都不仅仅是一种陌生的符号,而是有气味有感受力的形象的具体事物,夹带着自己的情感。从餐馆菜单上学会了“crab”这个词,这个词在记忆中充满了大闸蟹的味道。

    王老曾在新疆生活过十六年,他在讲座现场也深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维吾尔语的诗歌,虽然我们听不懂诗歌内容,却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冲击。文化大革命期间,可读的书很少,王老学会了这一种可与当地人交流的语言,让生活拥有了另一种可能,让学习语言并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学会与世界交流的工具。

走出生活

    都说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中想要走出来很难,作为大学生,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校园,而是校园背后的整个世界。

    走出去,才会知道泰国有天黑后不允许逮捕罪犯的条例;走出去,才知道喀麦隆共和国允许地方君王的存在;走出去,才会知道不丹王国中人与狗的相处是多么融洽。

    于国家,面向世界是寻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于个人,面向世界是给自己人生寻求的另一种可能。人生之路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之后才会更加精彩,脱离了周围环境的生活,人就失去了许多。

    王老因为人生际遇,走过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看过了别样的风景和风情,我们虽然还没有走得那么“远”,但是从他口中,我们的未来之路也有了方向。

    书中的世界,脚下的世界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去走。人生亦如此。

文:潘诗宇  图:马崇道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