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中国海洋大学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已经确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必然要求。
2010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颁布了《中国海洋大学关于新一轮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原则意见》。文件明确了学校最新的学期制度,即“每一学年分为夏季、秋季、春季三个学期”。
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2007学年开始,实行全年教学周数为17+3+17(周)的学期制度,即将每年的春季学期的后3周作为实践教学周(或称春季学期第二段),安排专门性的短学时课程及实践教学,其他两个长学期各安排17周的课堂教学。该学期制度实施几年来基本达到了最初预期的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实行多学期制度高校的调研,按照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学校决定自2011学年始对学期制度进行调整,将教学周数设置改革为16+4+16(周),即将春季和秋季学期调整为16个教学周,随后安排暑假,暑假期结束之后即开始时长为4周的夏季学期,夏季学期结束后随即进入秋季学期。经本次调整后,中国海洋大学正式确立了春、夏、秋三学期制。新的学期设置方案是对几年来施行的分段学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是适应中国海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配套措施。
下面就中国海洋大学学期制度调整的背景现状、新学期制度的价值意义及调整后的课程安排情况等方面,向全校师生作简要的说明。
一、中国海洋大学实行夏季学期制度的背景
(一)夏季学期制度是为完善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运行体系而建立的基本配套制度。中国海洋大学现行的本科教学运行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业及职业规划自主选课。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学生课表时间及课程进度很难一致,所以各专业很难在传统两学期制度中统一安排外出实习或集中进行大实验课程等实践环节。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一个独立运行的短学期是很有必要的。实施夏季学期之后,才能保证各专业实践类课程的集中安排,并有效提高实验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发挥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运行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二)实行夏季学期制度更有利于调配中国海洋大学教学资源,尤其是优质教学资源。
1.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是保障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教育部多次颁布文件强调其重要性。然而由于不少教授及专家们都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及其他社会工作,很难在一个长学期的时间跨度上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甚至有时候都不能坚持完整讲授一门本科课程,这就使得一些知名教授虽有心承担本科生课程,但客观上难以实现。实行夏季学期制度后,学校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更加灵活,使得科研任务较重的教授和专家们可以调整年度工作安排,集中较短的时间在夏季学期为本科生上课或者开设讲座,而全年其他时间可以安心地进行学术研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参与各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2.中国海洋大学公共基础课及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总量一直较为缺乏,每学期都有一些学生不能选中此类课程。实行夏季学期制度后,学校将在夏季学期内专门开设一些高水平的通识课程和一些公共基础类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过缩小课程开出的周期提高课程的开设率,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在需求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小学生课堂教学规模,这也是学校精英教育理念的要求。
3.由于受学校课程资源的限制,中国海洋大学绝大多数的课程安排是一年一轮排,学生若重修课程则必须等到第二年该学期。一方面学生容易遗忘曾经掌握的知识,使重修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学生若不能及时重修一些诸如“高等微积分”等基础类核心课程,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基于此,学校将在夏季学期内专门安排此类课程供学生修读,这也扩大了基础类课程教学单位的师资利用率。
4.中国海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学校本科教育必须进一步开放。这种开放既包含了国内外开放,也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放和融合。最近几年,中国海洋大学不少学生参加国外带薪实习,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国内外暑期学校,一些和中国海洋大学有交换培养协议的国内外高校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在暑期短期参加中国海洋大学的课程学习。因此,为促使中国海洋大学学生接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的教育,推动校际间课程互认和学分互认,适应国内外开放性办学的发展趋势,学校确有必要设置夏季学期以开展相关活动。而中国海洋大学夏季学期设置的时间又恰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放假期间,学校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邀请他们来中国海洋大学开展讲学或讲座。
海上实践教学
二、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夏季学期教学活动?
(一)中国海洋大学自2009年底开始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里明确要求各专业必须按照四年制12学期的整体规划设置和安排课程,并应在夏季学期相对集中安排大实验及实习等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按照一个专业毕业学分要求160学分的情况,该专业每个夏季学期的教学安排至少应该给每位学生提供可获得5个学分的课程。
(二)以往一年级新生入校后进行的军训都会占用2-3周秋季学期的时间,导致对新生开设的课程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满学时讲授,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调整学期制度后,学校将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全部安排在夏季学期,课程教学从秋季学期开始与其他年级同步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切实保障每门课程的教学周数,另一方面,避免了新生与老生同选一门课程后课程教学不同步的问题。
另外,对于部分师生担心的8月份气温较高的问题,经查阅近10年来青岛8-9月份的平均气温,我们发现夏季学期期间的平均气温虽然偏高,但因为青岛本来就存在的秋老虎的天气特点,8月中下旬气温与9月上旬气温之间变化并不明显,在有些年份甚至基本相当,这在客观上不会给军训安排以及教学活动带来过大的影响。
(三)中国海洋大学几年来施行的实践教学周一般设置2-3周的时长,如果安排专业课程必然会导致授课时间非常集中,排课密度难免较大。密集的课程学习,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消化”,影响教学质量。为方便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安排教学活动,本次调整方案将以前的3周调整为4周,切实保障了短学时课程以及讲座等教学活动的安排。
(四)调整后的学期制度,每学年从夏季学期开始,春季学期结束。在夏季学期及秋季学期的教学活动安排上,各院系可以因课制宜,短学时课程夏、秋季学期独立安排,长学时课程夏、秋季学期贯通使用。为此,学校学籍管理上也相应做了调整,学生不需要在夏季学期及秋季学期都注册,而只在夏季学期开学安排一次学籍注册,这也在制度上保障了夏季学期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为便于学生科学安排学期课程学习计划,学校在每年夏季学期一并安排好该学年夏季学期及秋季学期的课程,学生夏季学期选课时同时选择自己在后续两学期的课程和实验、实践的学习。这也要求院系在安排夏、秋教学任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修读需求。
(六)学校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尤其强调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试点。在旧的学期制度下,学校及各院系很难安排专门的师资及实验条件进行拔尖人才的培养,调整学期制度后,各院系要切实利用好学期制度的灵活性,充分调配各类教学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为培育学生特长,发展个性以及培养交叉型和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海大学子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三、新的学期制度会缩短师生的假期吗?
学期制度调整后,春、秋季学期的总长度各减少了1周,与旧的学期制度相比,学校寒暑假总长不仅未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周。这对于教师安排休息、出国访问、科学研究,学生参加暑期学校、各种培训辅导等项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保证。
经过调研,目前实行多学期制度的国内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这些学校对夏季学期的定位基本上是以集中性实验、实习环节的教学为主,理论授课、学术讲座为辅的模式。其中部分高校已经在同国外高校接轨,旨在将夏季学期建设成暑期学校,形成了校际间教学、科研多维多层次合作的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夏季学期制度的实施是适应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选择,希望全校师生能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科学调整工作安排,真正发挥夏季学期在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有作用。
供稿单位:教务处
海大欢迎你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