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历史真相如何呈现 看法政学子唇枪舌战

作者:郭周荣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0-11-25

字体:

 

 

 双方蓄势待发 究竟鹿死谁手

 

本站讯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是后人又该怎样去解读尘封的往事?1124日晚,法政学院辩论赛总决赛在海大崂山校区打响。赛前的一个短片再现选手们从初赛一路披荆斩棘走到决赛的历程。

 

正方:2010级法学二班

正方辩手:任杰 杨越文 杨雅琳 任夕峰

正方观点: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反方:2010级行政管理

反方辩手:刘佳佳 王文崎 马晓洁 王玉

反方观点:历史题材影视剧不可以戏说

获胜方:反方

最佳辩手:正方二辩杨越文

最佳组织奖:法学一班

 

陈词阶段,正方一辩走“学术路线”,首先解释在辞海中何为“戏说”,进而提出己方观点。她指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背景,真正的历史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审美和品味,而且现代人了解历史是为了给未来生活提供指导,并不是纠缠于历史本身。其次,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受众层次参差不齐,戏说可以使大部分观众清楚了解历史。最后她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只有戏说和正说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影视事业繁荣发展。反方开宗明义,指出历史题材影视剧就是为了让大众了解真实历史,戏说是对历史极大的不尊重。“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失去根的民族何谈希望?”反方一辩的反问掷地有声。她还指出,戏说为了迎合大众,过分夸大某个人或事件的真实性,从而助长了浮躁和功利的气焰,降低了社会审美,也使影视作品“短命而亡”。

 

立场鲜明的立论之后,比赛进入质询阶段。正方二辩首先说明,今天辩论的焦点在于“可不可以”而不是“应不应该“,然后又以“零食”“正餐”比喻戏说与正说,证明二者都是基于历史而存在,所以并不矛盾。反方二辩则举出《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例子,指出被戏说的历史剧对大众的误导,“一个戏说历史的民族终将被历史戏说”,她这样结束自己的质询。正方三辩则另辟蹊径,她认为应该跳出历史真伪的观点,激发大众对历史的热情。反方三辩反驳说这只是迎合了少部分人低劣的趣味,从而造成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疲软。

 

两轮精彩的质询之后双方进行了质询总结,正方四辩指出对方混淆了“戏说”与“戏谑”的概念。戏说适应了现代人的文化需求,《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塑造了一位与贪官做斗争的文人形象,误导之说从何而来?反方四辩则在坚定自己立场的同时,指出戏说历史只是为了少部分人的猎奇心理而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

 

在自由辩论环节,正方三辩言语犀利,“戏说历史误导大众了什么?伤害了历史什么呢?难道是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吗?”,反方三辩则以“以偏概全”回击。正方以一贯辩证的思路提出“并不是全部都是好处的事物才能存在”,要全面看问题,反方却反问戏说历史的意义何在,难道是总结出类似于“职场原则之金枝欲孽“吗?而且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作品都要有高层次的审美。由于正方辩论超时,最后反方一直在唱“独角戏”。

 

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过后,双方进行结辩。反方重申己方观点,戏说历史的影视剧生命力短,但破坏力却惊人,它不仅不能促进文化的多元,还会让人无法认清历史的真相,“难道我们要用小丑的面具掩盖在历史厚重的面纱上吗?”反方四辩以反问形式结束发言。正方再次阐述“戏说”的概念,并且反问对方“难道正说的历史就是真相吗?”。最后她说宋话本、元杂剧都是戏说,以此证明戏说能让人们产生对历史的亲切感。

 

赛后法政学院辩论队指导教师李湛进行点评,他认为正反双方各有千秋,在立论破题方面,正方“立少破多”,而反方“立多破少”。正方的观点更具有包容性,而反方却更加鲜明丰满,论据也比较充实。

 

出席本次辩论赛的有法政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张金玲,法学系老师李湛,各学院学术部部长,以及法政学院学生会各部部长。

 

记者:郭周荣    摄影:高远

 

 

 

 最佳辩手

 

 

 

嘉宾点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