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姜帅教授团队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毛相朝教授团队联合德国马普高分子所Katharina Landfester教授,开发了基于酶催化反应的新型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成果以题为“Self-Sustained Biophotocatalytic Nano-Organelle Reactors with Programmable DNA Switches for Combating Tumor Metastasis”(具有可编程DNA 开关的自我维持生物光催化纳米反应器用于抑制...
    2025-01-2413
  • 本站讯DNA N6-甲基腺嘌呤(6mA)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陆续被鉴定和发现,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人、小鼠、线虫、拟南芥及单细胞的四膜虫、衣藻和早期分化的真菌中,调控6mA的甲基化酶或去甲基化酶已被系统鉴定和研究[1-7],但有关6mA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和调控机理的探索才刚刚起步。2025年1月,学校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高珊课题组与南加州大学刘一凡课题组合作在PNAS(《...
    2025-01-17200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伟教授团队在飓风对海洋中尺度涡旋的影响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以“Hurricane influence on the oceanic eddies in the Gulf Stream region”(《飓风对湾流区域海洋涡旋的影响》)为题,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在线报道。北大西洋湾流区域是重要的海气相互作用区,对全球气候具有显著影响,特...
    2025-01-16265
  • 本站讯海洋热浪(Marine Heatwaves)是指海表温度异常升高的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海洋生物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应对极端海洋温度:一是向极地方向水平迁移,二是垂直迁移至更深的海洋层。相比水平迁移距离,垂直迁移深度通常小三到四个数量级。然而,对于海洋热浪的垂向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仍较为有限,大多集中于单一地点或具体事件。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
    2025-01-101328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仇萌副教授及其科研团队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舒健教授团队和韩国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教授合作,以全文(Article)形式在国际化学领域重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High Entropy 2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Nanosheet Toward Cascaded Na...
    2025-01-101211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德海教授团队和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玉忠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Characteriz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 versatile aromatic prenyltransferase for imidazole-containing diketopiperazines”(一种含咪唑基团二酮哌嗪多功能芳香异戊烯基转移酶...
    2025-01-07594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顾永建教授团队在国际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TPAMI)上在线发表了题为“Quantum Gat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量子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量子计算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探索近期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计算机的优势应用,...
    2024-12-311836
  • 本站讯近地面臭氧生成的主要途径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高温、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臭氧具有强氧化性,不仅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可进入植物叶孔损伤细胞,造成植物减产,威胁粮食安全。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保持森林碳汇与满足粮食需求之间的土地竞争愈发激烈,同时加剧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因此,碳中和背景下,臭氧对我国未来粮...
    2024-12-301097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教授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在我国外国语言类唯一权威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6期发表了《二语语用能力和工作记忆对二语语用协同效应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学习外语“费时低效”,记忆大量词汇和语法规则,但常常“学用分离”,不能把学习的语言运用起来,二语语用能力不足。这是我国外语教育中有待科学探索的重大学术问题。为了揭示...
    2024-12-27595
  • 本站讯大气河流(Atmospheric Rivers)是大气中相对狭长的区域,形似“空中河流”,常引发大陆西海岸的极端降水事件,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灾难性影响。当前低分辨率(约100公里)气候模型难以准确模拟这些事件的强度,也无法有效预测其对温室气体变暖的响应。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简称“深海前沿中心”)高会旺教授和张绍晴教授团队,基于前期高分辨率地球...
    2024-12-23793
  • 本站讯一个完整且注释精准的基因组是解析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的核心基石。基因注释包括编码蛋白基因的编码区(CDS)、非编码区(UTR)、转录起始位点(TSS)和转录终止位点(TES)、非编码RNA,以及基因的可变剪切亚型等关键特征的识别的标注。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基因注释,才能将基因组序列转化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息。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础生物学...
    2024-12-12753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张玉忠教授团队与刘鲁宁教授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principles of the assembly and construction of a carboxysome shell”(羧基壳组装和构建的分子原理)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构建了包含所有外壳蛋白及关键连接蛋白Cs...
    2024-12-03991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全球变暖对于中纬度大尺度海表面热通量反馈的影响,并给出明确的机制解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以“Weakened large-scale surface heat flux feedback at midlatitudes under global warming”(气候变暖下中纬度...
    2024-11-28956
  • 本站讯11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振民院士和王师教授团队在国际生物信息数据库领域顶级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国际上迄今最大规模的软体动物功能和进化基因组学综合数据库 “MolluscDB 2.0: a comprehensive 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 database for over 1400 molluscan species” (MolluscDB 2.0:面向超过1400个软...
    2024-11-141166

学校主页

要闻

回澜阁

>

精选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