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旧版回顾
无障碍
首 页
资讯
海大要闻
综合新闻
媒体海大
媒体报道荟萃
校园抢先
社会实践
谋海济国
友好交流
新闻人物
灿烂今朝
新闻列表
学术海大
校园
校园纵横
院系聚焦
海大讲坛
名家讲坛
院系讲坛
深度
回澜阁
记者眼
人物
海大文化小客厅
聚焦
特别关注
八关山下
史海钩沉
信息动态
红色印记
校史漫话
全媒体
图片海大
视频海大
海大之声
中国海洋大学报
回澜阁
静心倾听海洋的声音——记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陈显尧教授
在人类认识海洋的漫漫征途中,涵盖海水深度、温度、盐度、流速等关键元素的各类观测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有人将这些观测数据喻为认识海洋的“钥匙”“敲门砖”,而在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显尧教授看来,这些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观测数据就是“海洋的声音”“大海的语言”。他的任务就是静心倾听海洋的声音,了解这些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认识海洋,理解海洋。这项工作他已干了近20年。陈显尧教授从西北内...
【回澜阁】毕业季·留住心中的那份感动
灼灼芳华,悠悠四载,又是一年毕业季。在这青春散场的时刻,回望四年大学时光,灯下苦读的身影、恩师殷切的目光、同窗畅游的欢乐和情感失意的迷茫皆在脑海中一一浮现,风景如画的中国海大园又见证了一届学子的成长。依依离别意,浓浓师生情,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令人动容的师生之情、同窗之谊,让青春的感动永远驻留海大、长存心间。李平老师(前排右二)与学生们在一起“有您在,那些感动就永远在”——记2014级旅游...
【回澜阁】永远的青春风景——林少华与他的《挪威的森林》
1987年9月,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讲谈社出版,至今已过去30个春秋。2017年12月10日,“我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出版30周年分享会”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村上春树系列图书翻译出版的重要人物、中国海洋大学林少华教授应邀出席活动,并分享了他与《挪威的森林》之间的故事。林少华教授在《挪威的森林》出版30周年分享会上做主题演讲缘起:无心插柳柳成荫林少华与《挪威的森林》的相识,并不是读者想象中的一见...
【回澜阁】天鹅湖种草记
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补充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自然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广义的讲还包括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向特定水域投放某些装置以及野生种群的繁殖保护等间接增加水域自然种群资源量的措施,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改善与修复因捕捞过度或水利工程建设等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手段。我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
【中国科学报】文圣常:耕海踏浪谱华章
文圣常,1921年11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砖桥镇,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海洋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是中国最早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长期致力于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业,为开拓和奠定我国物理海洋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海浪频谱、海浪方向谱、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和海浪数值模式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文圣常提出了“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的...
【中国科学报】李庆忠:情定石油的物探人生
李庆忠,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工程师。在60余年的物探生涯中,他先后为我国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及塔里木盆地等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李庆忠系统阐明了地震波的波动理论,并提出了“积分法饶射波扫描叠加偏移”技术,使地震勘探技术从几何地震学...
【回澜阁】寻找海底油气探测的“金钥匙”
日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深水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开发”课题在北京顺利结题,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顺利通过验收。该系统的成功研发不仅填补了我国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的空白,而且其中的核心设备1000A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系统和4000米海底电磁采集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又一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海域进行可控源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的问世,...
【回澜阁】研发深渊“千里眼” 探查地球“第四极”
在2016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评选中,“我国组织开展马里亚纳海沟多学科万米综合试验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荣登榜单。这些原创性成果大幅深化了深渊海多尺度动力过程、微生物群落与海沟要素互作过程及海洋药物资源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以及全球海洋动力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及海洋的...
【回澜阁】用心描绘工程世界里的那抹海洋蓝
2016年10月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公布了当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决定资助的198项科研项目,中国海洋大学王树青教授申报的“海洋结构健康监测基础理论及应用关键技术”名列其中,他也由此成为中国海洋大学第18位获此殊荣的青年学者。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道路上用勤奋和执着铸就蓝色工程梦想的故事。求学:从立志家乡港口建设转向海工研究1993年夏天,高考结束后,一向化学成绩优异的王...
【回澜阁】树人的尝试——聊聊海大园的特色通识课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言论皆阐释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在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博”与“专”的结合,积极开展“名家进课堂”活动,不断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仅2014年一年,学校通过延揽名家、外聘师资,就开设了中国花鸟画、古琴和柔道三门通识课程。三年时间里,这三门课程的发展建设情况如何?育人成效怎样?未来之路如何...
【回澜阁】以工兴海谱华章--记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李华军
【编者按】10月21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评选委员会从600余名提名者中评选出了51名获奖者,其中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5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5名,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作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一名科技专家,30年来,李华军率领他的科研团队,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特色显著的以工兴海、以工强国之路。21世...
【中国科学报】点亮雨天的新能源之光
“这对世界上没有电的地区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帮助,我向你致敬”、“我是一名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想引入你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唐群委教授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封邮件。“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阿富汗、拉丁美洲都有,有记者请求采访的,有商人寻求合作的,有学术同行表示祝贺的……”谈及这一让他既感到高兴,又让他有些吃不消的“被打扰”,唐群委说,这一切皆由他...
【回澜阁】为师者的情怀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这就需要用“师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田。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育的责任,更是为师者的情怀,这份情怀蕴含着热切地期望和厚重的职业操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四位中国海洋大学教师以爱育爱、相伴成长,示学生以美好,授学生以希望的故事。万升标教授(右一)在指导学生做实验万升标:爱是坚守的理由“刚入...
【中国海洋报】谋海兴渔 浪潮再起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此前,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工作者已经开始了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空间的尝试,并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了黄海中部的冷水团上。鲑鳟鱼类包括大西洋鲑(...
【回澜阁】站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海大人
·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山东海洋学院招收的首届学生中的一员,他是新中国第一位站在联合国海洋舞台上的中国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再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近24年间,他在联合国的成长与发展之路,一步一个台阶,从联合国的普通职员到高级职员,走的扎实而稳固。·从而立之年,几近花甲之年,他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联合国度过,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海洋事业,他曾遍访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
【回澜阁】三十载光阴 书写对科学研究的大爱情怀
纤毛虫,原生动物中结构最复杂、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大类群,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极地、土壤中以及各类动植物宿主体内外。在那里,它们扮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微食物网内的能量转运枢纽、环境清道夫、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者、基础科学研究用材料、细胞水平的模式动物、养殖动物的病害等等。但亿万年来,这些无处不在的单细胞微小生物,虽然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却长期远离人们的视线。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在我...
【回澜阁】成长的路上有您相伴真好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代表着一所大学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在中国海洋大学就活跃着这样一群青年教师,他们青春阳光,勇于担当;他们积极向上,充满理想;他们以激情点燃青春,以爱心感召心灵。他们用睿智和真情吸引着学生求知若渴的目光,并在教与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三位青年教师与学生相伴成长的故事。徐德荣(右一)和同学们交流徐德荣:怀一颗赤子之心,为孩子而译作为一名教师,他不仅课讲的好,而且充...
【回澜阁】抗战烽火中的中国海大人
1937年7月7日,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抵御外侮的斗争中,闪现着许多中国海大人的身影,他们有的携笔从戎奔赴抗战一线,杀敌立功;有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前线抗战服务;有的从事思政宣传工作,动员广大人民奋起抗战。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其中三位中国海洋大学学生的抗战故事。王彬华在青岛观象台工作时照片(图片来源《百年青岛气象》)王彬华:抗日战场上的气象老兵在中国乃至世界海...
每页
18
记录
总共
9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
/
6
跳转到
深度
回澜阁
记者眼
人物
海大文化小客厅
海大要闻
2025-04-30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2025-04-29
《中国海洋大学简史》《中国海洋大学史话》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2025-04-28
第八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2025年度会议暨第三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
2025-04-27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事业发展战略咨询会召开
2025-04-27
所罗门群岛代表团访问中国海洋大学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