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玺先生与胶州湾海洋动物综合调查

作者:金松来源:新闻中心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5-03-24

青岛胶州湾营养物质丰富,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是山东半岛重要的渔场,也是海洋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90年前,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学校兼任教授,时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张玺先生,在胶州湾海域领导了一次以海洋动物为主、多学科的海洋调查。这次海洋调查以其重要的意义和地位,载入了中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史册。

张玺,字尔玉,直隶省顺德府平乡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19217月,赴法国里昂大学公费留学。在里昂大学,他专攻软体动物后鳃类研究,1931年以题为《普娄旺萨沿岸软体动物后鳃类的研究》的论文通过答辩,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底,张玺回到国内,翌年1月受聘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海洋学与动物学研究。

虽然任职北平,张玺却与建校伊始就有海洋基因的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之一)有着不解之缘。

193154日,国立青大校长杨振声在一次全校集会上演讲时说道:“在今日大学多而人材少之中国,每系能请到一二好教授,便是千难万难……又如生物系教授,我们第一年因无适当教授,仅请一专任讲师,自开办以来,无日不在物色中。上几个月请一在法国研究海边生物学者,而北平研究院又与之争。”

这位“在法国研究海边生物学者”就是张玺。与国立青大争相邀请张玺入职的是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所长陆鼎恒。陆鼎恒小张玺5岁,两人同是里昂大学理学院同学,但前者比后者早一年入学。张玺回国后,即受陆鼎恒之聘到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由于研究方向偏重海洋,他经常往返于北平、青岛、烟台等地。

19324月,来青岛采集海洋生物的张玺下榻国立青大招待所,被学校聘为生物系兼任讲师,不久改聘为兼任教授。在学校期间,张玺每周二、四、六早晨七时至八时为学生讲授海洋学,每周日就带领学生外出采集海洋生物标本。他讲授的海洋学课程第一部分结束后,同学们对此课程“咸感满意”。514日,他应邀参加学校生物学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并作题为《法国教育制度》之演讲,勉励在场学生勤奋学习,努力研究。

受聘教职以后,张玺每次来青岛做研究,总要抽时间来学校为学生讲授海洋学课程。即使上世纪50年代初,他率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主要人员携带设备等并入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并担任副主任一职后,还保持着来校授课的传统。张玺授课深受学生好评。原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院长李永祺教授在学校生物系读书时,听过张玺讲授高级无脊椎动物学课程的绪论部分,“张先生讲授很生动,待人很平和,深受大家敬爱”。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50年代,张玺在学校水产系和生物系开设了一门新课程——贝类学。他不在青岛时,由助手齐钟彦代为授课。正是这次持续一年的讲课结出了硕果。19619月,他和齐钟彦合著的《贝类学纲要》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50多万字,500多幅插图,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贝类动物学的专著,是我国贝类学的奠基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在校期间,培养了高哲生、张福绥等一批海洋生物学领域的学术骨干人才。

这次胶州湾海洋动物综合调查,由国立北平研究院(该院动物学研究所负责具体工作)与青岛市政府合作进行。至于调查之起因,国立北平研究院1935223日的《公函青岛市政府:合作调查研究胶州湾海产生物附办法草案希核复由》中作了阐释:

“我国海岸线甚长,沿海居民,依海产物为生活者,何止千万人。惟对于海产物之调查不详,捕获法之研求不善,故天然富源,不能充分利用。试观海产物舶来品之输入,与年俱增,国计民生,均受其害。欲图补救之法,必先将我国海产生物详尽调查,探其栖息,明其分布,然后可进而求捕获之方与应用之术。”

该函指出,动物学研究所近年来大部工作,即偏重我国海产动物之采集与研究,对于山东半岛沿岸鱼类及他种海产动物,尤为重视,“……惟胶州湾海水较深,面积较大,非有相当之汽船及特别之设备,不易采集,而鱼群之迁徙,海产食用动物之习性及繁殖等之研究,尤须有特殊之器械与定期之考察,方易收效”。文末说,“贵政府对于科学之研究及实业之建设,素具热忱,当必乐于赞同”。

该函所附《青岛市政府、国立北平研究院合组胶州湾海产生物调查团办法草案》,对调查区域、时间、组织、人员、设备等作了约定,对双方责任作了明确。其中,由青岛市政府提供采集所用的汽船及驾驶人员,研究院负责研究人员和相关采集设备。

不久,青岛市政府函复国立北平研究院称“事关科学研究,实业建设,本府自应赞同”,并同意组成联合调查团,定名为“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采集团人员与仪器设备由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等提供,船只等后勤工作由青岛市政府安排。

19352月,张玺受国立北平研究院副院长李书华委托,到青岛就合作调查的具体事宜进行商讨,后担任采集团团长。实际上,青岛市政府对此次合作也是相当欢迎并非常重视,时任市长沈鸿烈认为可以借此摸清胶州湾海洋生物家底,以资利用。“我也曾代表北平研究院和青岛市政府沈鸿烈榷商组织了一个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由港务局派汽船和水族馆人员参加,两年共作了四期采集调查我领队三次(张凤瀛领队一次),每次市长沈鸿烈招待北研工作人员一次,最末一次还照过一个合影。”若干年后,张玺在有关材料中写道。

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一期采集全体工作人员

这次调查为期两年,具体分为四期:以193551日至65日为第一期,1935102日至111日为第二期,1936423日至525日为第三期,1936910日至106日为第四期。调查区域为胶州湾及邻近海域,具体为北至崂山口,南至竹岔岛,东至大、小公岛海区,调查站位共460个。调查以海洋动物为主,并有海洋物理、化学和地质等。理化方面的项目有:水深、水温、气温、pH值、透明度、底质等。调查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测深器、采泥器、采水器、翻转温度计、海水色泽计、海水透明计、浮游生物网、拖网等。青岛港务局100吨的“赵村”号和“水星”号火轮船先后出动参与,并在小港码头设立了临时实验室。

先后参加调查及研究工作的人员有: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张玺、张凤瀛、顾光中、刘永彬、马绣同、张修吉、相里矩、康乐天,生理学研究所的经利彬(所长)、熊懋桢、刘玉素等,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的朱祖佑(理化),学校的童第周(生物)、王文中(化学)、高哲生(生物)、何均(生物)、何德芳(化学)等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并参与部分工作,生物系和化学系的教师也参加了部分室内分析工作。

这次调查组织得十分成功,成果也十分丰富。共采集各种标本4000多号,拍摄照片21幅,绘制地图4幅、图13幅,编写出版了43385页采集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中外文论文11篇、撰写专著1部。

其中,《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一期采集报告》于1935年由国立北平研究院出版;《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二、三期采集报告》于1936年由国立北平研究院出版。1937年夏,第四期采集报告刚刚草就,因浮游生物的鉴定及海水pH值的检测等工作尚未完成,卢沟桥事变爆发,张玺冒着敌人的炮火,随国立北平研究院将文稿带到昆明。抗战胜利,他回到北平又继续整理研究报告,使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四期采集报告,在19498月得以出版。

这次调查中,科研人员还在青岛近海发现了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化石”的文昌鱼,这说明青岛是除厦门之外文昌鱼的另一个重要产地;在黄岛海域发现了肠鳃纲中的柱头虫,这是一种介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具有很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

张玺领导的这次胶州湾海洋动物综合调查,是中国对局部海区进行多学科调查的开创性尝试,调查的规模在当时是空前的。它为中国近海海洋调查方法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尤其在中国海洋生物的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作者:金松

文章来源:第2284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5年3月20日)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