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学院》复刊,在那个明媚的春天里

作者:纪玉洪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3-10-24

  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27年11月由私立青岛大学创办的《青大旬刊》。其后至1959年,校报又先后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周刊》《国立山东大学周刊》《国立山东大学校刊》《山大生活》《新山大》《山东大学》等六个时期。1959年3月30日,中央批准成立山东海洋学院,4月学校党委研究确立了内部机构设置,其中包括“院刊编辑室”,与院办、图书馆等并列。经过筹备,10月1日《山东海洋学院》创刊,《创刊词》曰:“它的任务是及时地正确地宣传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政策、指示,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反映我们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情况,反映我们学校在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动态;经常地总结交流各方面的工作经验”。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又二个月就因纸张缺乏而暂时停刊。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这一停就将近二十年。日历牌似乎倏忽间就翻到了1978年12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学校决定复刊校报。1979年2月16日学校发文,任命徐瑜为“科研处情报资料科科长兼任院刊、学报编辑室主任”、金德寅为“院刊、学报编辑室副主任”。转眼已是冰雪消融、春光明媚的时节,经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3月30日校报《山东海洋学院》正式得以复刊。复刊号为庆祝山东海洋学院建院二十周年专刊,四开四版,一版头条为主消息《回顾历程 豪情满怀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庆祝我院建院二十周年大会隆重举行》,报眼是“建院初的风致园”图片,除此还刊发了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的两封贺信,以及学校领导张国中的讲话(一版转三版);二版刊发了省文办副主任张明、青岛市委副书记武杰、原院长曲相升、山东大学顾问房金堂和海院老教授赫崇本的讲话;三版刊发了《繁花似锦 交相辉映—我院校庆科学报告会旁听记》;四版刊发了《校徽—为校庆二十周年作》《降服海洋征战台—庆祝海院建院二十周年》《风致园》三篇文章和国画《江山多娇》。校报复刊日选在3月30日,显然是有意而为之。为烘托欢庆的气氛,报头做了套红,字体则沿用舒体。复刊号展现了学校在历经种种波折后终于迎来“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喜人气象。主消息中写道:“当天上午庆祝大会在八关山新礼堂举行,全体师生员工与来宾们欢聚一堂,整个会场充满着团结、欢乐、奋发、热烈的气氛。”张国中在讲话中则说道:“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极其光荣而艰巨的。我们有中央和教育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有建院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有全体师生员工的奋发努力,我们有信心把我们学院的事情办好,尽快赶上世界海洋科学事业的先进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校报复刊是学校宣传工作和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复刊号不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还留下了一份可信的校史资料,今天看来弥足珍贵。

  校报复刊当年(1979年)共出版11期,11期校报很好地体现了“反映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办报宗旨。1979年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工作着重点向教学、科研转移。对此,校报作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半年多时间里,围绕这一主题刊发了数量可观的文章。1979年4月21日,复刊第二期一版头条就是消息《院党的核心小组召开扩大会议/决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按照“两个中心”的要求办好学校》,以较大篇幅把学校对这项工作的研究部署作了详细报道,其中突出报道了学校有关“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保证工作着重点转移的意见”,文中写道:“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思想工作决不能削弱,相反对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做到全党抓政治思想工作,各级组织抓政治思想工作,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教学、科研过程中去”。此后除在若干新闻报道中不断强化“工作着重点转移”的主题,更是策划刊发了《谈谈当前的学习问题》《继续解放思想是革命实践的需要》《小议转移》《略谈实事求是》《再谈实事求是》《三谈实事求是》等一系列言论性文章,助推学习活动和转移工作一步步走深走实。其中第57期校报刊发的《小议转移》一文直击问题要害,其犀利的笔触至今读来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对这个必然的转移,从表而上看起来,好像大家都知道,然而正像列宁所说的,知道了的东西并不等于认识了。在我们干部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确确实实有些同志对转移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其伟大意义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转移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我们院的领导同志集中解决了教学上几个问题?集中研究了哪些科研任务?广大师生员工对这种等着转移的态度是很有意见的。特别是今年暑假,本来应该认真总结一下上学期在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新学期开始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个显著的提高。但是我院的整个假期干了些什么?这是全院师生员工有目共睹的。有的同志反映,不少教师备课连课桌都没有,而油漆桌子的工人却被派去为夏令营修理招待所;也有的同志反映,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有的班级的教室还未解决,可是管房子的同志,却被派去为会议拉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由于有些领导的思想,还没有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我们是海洋学院,是培养人才,搞科学的地方,不是旅游社。”进入20世纪80年代,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山东海洋学院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教学、科研、外事等方方面面开始呈现出一个新局面,与之相适应,校报版面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1980年出版的第一期校报一版刊发的文章有《我院民盟支部、九三支社恢复组织活动》《我院补发六九、七〇两届毕业证书》《去年我院有四十四名师生员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努力把温课考试搞好》《学与思——学习方法漫谈之一》,其他版面则刊发了《关于考试的一场对话》《我院研制成功高频无极荧光灯》《陈成琳周家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后胜利归来》《“十件好事”暖人心》《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0年第10卷第1期目录》,光看标题,即可管中窥豹,当时学校的工作已经是全面开花。纵观本年度出版的14期校报,对学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大量报道,仅一版就共刊发此类文稿达25篇,这是时代特征的客观反映,对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校纪校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版面上更多地刊发了教学管理、科研活动、学术报告、出海日记、国际交流、三好学生、课外文艺活动、田径运动会、体育竞赛,乃至总务、基建、校办工厂等林林总总的文稿,全面读下来,会带给人一个立体的学校发展风貌。1981年出版校报亦是14期,总体上继承了复刊后一贯的办报风格,求真、求实,文风质朴、不尚雕饰。“努力采蜜 早日归巢”“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朵朵雷锋之花”“天然的实验室与辛勤的教师”“五讲四美花开满院”“他真是我们的好老师”“难忘的远航”“友谊花盛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如此简明扼要的新闻标题俯首即是,今天读来让人感受到一股独特的时代美扑面而来。

  1982年9月6日出版的校报,正值《山东海洋学院》创办以来出版100期。为此,三版刊发了一组纪念文章。其中有一篇消息是《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院刊工作提出/要群策群力进一步办好院刊》,文中写道:“院刊室的同志汇报了院刊复刊以来的编辑、出版、印刷等情况。……党委认为,院刊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和实际的需要还有差距。要求院刊今后要办得政治敏锐、联系实际、富有学校特色,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党委要求,要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方向。各部门要大力支持院刊工作。党委强调,院刊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努力反映教学、科研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新气象,积极报道同学中的好人好事好思想,以推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要加强院刊的战斗力,有效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除此,还刊登了《总结经验 继续前进——为“院刊百期纪念”而写》《“院刊百期”话院刊》《大家都来办小报》《我们喜欢自己的报纸》等四篇文章,这些文章在表达赞赏和祝愿之意外,还对进一步办好校报提出了许多来自一线读者和作者的真知灼见。

  在党委的重视、支持和读者的鼓励、帮助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校报办得越来越好,其中特别是对学校的各项改革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报道,如刊发了《数学系本学期施行十项改革措施》(1983年3月12日)、《实行承包制 食堂面貌新》(1983年3月12日)、《我院改革迈出了新的步子》(1984年6月23日)、《改革招收研究生制度的一项措施》(1984年12月8日)、《我院提出教学改革的十七条措施》(1985年3月16日)、《科研处提出本学期科研工作八条改革意见》(1985年4月15日)、《我院制定有效措施 培养拔尖人才成长》(1985年5月30日)、《教务处负责人就我院将实行学分制答本刊记者问》(1985年7月10日)、《我院开始试行毕业生预分制》(1985年11月29日)等文稿,既为改革大声地鼓与呼,也把改革举措有效地传递给了广大师生员工。1986年4月26日出版的校报一版刊发了一则很短的启事:党委决定将原《山东海洋学院》院刊更名为《山东海洋学院报》,院刊编辑室更名为院报编辑部。自此由刊转报,校报踏上了更加规范而出新发展的又一春,为学校事业的转型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章作者:纪玉洪

文章来源:第2227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3年10月12日)

编辑:邵江滨

责任编辑:李华昌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