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剧社街头演出抗日话剧《放下你的鞭子》
海鸥剧社是1932年在国立青岛大学成立的山东第一个革命戏剧团体,为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坚持的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宗旨和艺术形式的创新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所有文化戏剧工作者学习借鉴。
海鸥剧社是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地下党通过戏剧表演这种文艺形式来唤起民众参加抗日斗争。该剧社由王弢、俞启威(黄敬)负责,成员由杜建地、王东升、崔嵬、王苓菲、李云鹤、杨裕昆、张福华、梁桂珊等十几个人组成。当时上海的《文艺新闻》称国立青岛大学的海鸥剧社是“预报暴风雨的海鸥”。
海鸥剧社主要成员,不少是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的学生。说起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她与海鸥剧社还真有些渊源。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是1929年创办的,院长就是后来任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和国立山东大学校长的赵太侔。赵太侔在美国留学时学过舞台布景,回国后任国立北平艺专话剧系主任。他在北平提倡过“国剧运动”,并主张话剧向京剧学习,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被何思源请来担任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的院长。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是在军阀混战的非常时期,一些致力于戏剧事业的有识之士创办的非常规学校,招收一批热爱戏剧事业的平民子女,免费学习戏剧知识,并把他们引进戏剧的门槛。1930年秋,蒋阎冯大战正酣,时局混乱,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夭折解散,院长赵太侔调至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授,后兼任教务长,在这里学习的崔嵬、李云鹤、杜建地、王东升等人也都各奔东西,自谋生路。后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又聚集到了国立青岛大学的海鸥剧社。在青岛,李云鹤介绍崔嵬结识了俞启威,受俞启威的影响崔嵬等人正式走上革命的人生道路。俞启威早年与姐姐俞珊在田汉创办的南国戏剧社演戏,后来投奔姐夫赵太侔、姐姐俞珊,在国立青岛大学读书。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戏剧的热爱,自然地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海鸥剧社成立时,曾邀请赵太侔莅临指导,排戏时也曾邀请他当导演,赵太侔没有参加,但对剧社的活动也没有制止。在俞启威的领导下,剧社先后排演了《暴风中的七个女性》《乱钟》《婴儿的杀害》《月亮上升》和《工厂夜景》等表现工农劳苦大众生活的进步话剧。这些话剧在学校公演后,引起强烈共鸣,效果很好。随后剧社又联系到青岛大舞台和厂区、学校一切能够搭台的地方做巡回演出,在青岛引起巨大的反响。
海鸥剧社并不满足于在青岛市区演出,他们还走出城市到农村去演出。崔立新著的《大帅崔嵬:崔嵬传》详细记述了海鸥剧社到崂山渔村给渔民演出的具体情景。现抄录如下:
1933年正月初二的早晨,崔嵬、杜建地、李云鹤、王苓菲等八个人在黄敬的带领下开始了海鸥剧社的一次远征。他们是利用寒假和渔民们封海渔闲的时机,牺牲了自己与家人春节的团聚,下到边远渔村进行唤起民众麻木宿命心态的宣传演出。
黄敬走在队伍的前头。李云鹤是放了脚的,只是幼年裹脚的痕迹依旧使她行走不便,但好强的性格让她和别的女演员一同踉踉跄跄地跟在队伍中间,没有掉队。
崔嵬身高力大步阔,自愿背着留声机殿后。
……活报剧《饥饿线上》,尽管准备时间仓促,排练尚显生疏却因为贴近生活、直面现实,把那一天的演出推向了高潮。杜建地、李云鹤饰演卖艺父女,崔嵬扮演冲上台去阻止父亲鞭子的热血青年。三个人把观众紧紧抓在戏里,或唏嘘、或痛骂,一颗颗久已麻木、认命的心被激起奋争的波澜。
戏结束了,演员还未及卸妆,许多老乡就把瓜子、花生、青萝卜干、年糕等塞到他们手里……
接下来的演出就顺畅多了。没有确切证据记录下这次海鸥剧社的远行走了多远,巡回了多少渔村,演出了多少场次。但是这次行动在海鸥剧社的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一笔。
1933年夏天,因叛徒出卖,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俞启威、王苓菲等人被捕。因俞启威的公开身份是国立青岛大学的学生,王苓菲的公开身份是《青岛民报》的副刊编辑,经家庭和社会多方营救,他们出狱后先后离开青岛。俞启威去上海养病,王苓菲去北平美专学习绘画。崔嵬也上了被抓名单,匆匆离开青岛前往北平。李云鹤去了上海,加入电影界谋求发展。青岛“左翼剧联”遭到破坏,海鸥剧社活动终止。海鸥剧社虽然历史不长,但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培养了一批卓越的人才。
剧社的主要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都成为戏剧家、导演、电影表演艺术家、戏曲理论研究专家、作家和党的高级干部。俞启威先后担任天津市市长、市委书记、国家一机部部长、国家建委主任;王弢(王林)是著名作家,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崔嵬是著名电影艺术家和剧作家,主演过《宋景诗》《老兵新传》《海魂》《红旗谱》,导演过《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杨门女将》,后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王苓菲(王照慈),戏曲理论家,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员;李云鹤(江青)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无需赘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革命事业薪火相传。60多年后,1998年春,海鸥剧社在青岛海洋大学重新组建。
重组初期的海鸥剧社,成功演出了《雷雨》《项链》《深情》《风雨起兮》等经典剧目,海鸥剧社又先后创作和排演了《海之魂》《谁打了我的鸭子》《山海情》《他将远行》《白毛女》《我是诗人的女儿》《暗恋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等一大批优秀剧目。90多年来,海鸥剧社成员共创作或改编剧本100余部,演出达上千场。目前,每届剧社成员约200人,海鸥剧社每学期5到6月份和11到12月份固定举行影响广泛的校内演出活动——“飞翔的海鸥”话剧周,现已成为全校最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活动期间将排演10部左右风格各异的剧目。
剧社坚持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成立了“黑匣子”实验小剧场,尝试多剧种、多场次的话剧表演,经常受邀到青岛歌舞剧院、青岛话剧院和各高校演出,也邀请世界著名法国哑剧大师菲利普·比佐来学校演出,为海鸥剧社的成员们传授了哑剧表演的艺术和技巧。新时代的海鸥剧社多次演出《日出》《雷雨》《窝头会馆》等抨击黑暗旧社会、讴歌伟大劳动人民的作品,演出以学校校友张沈川为原型的改编话剧《永不消失的电波》、以经典红色电影改编话剧《风声》等剧目,登上央视“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舞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放飞梦想”青春歌会舞台,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节目的录制,展现了学校青年学子风采。海鸥剧社曾被评为“全国十佳社团标兵”“全国百佳学生社团”,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作品《评选戈多》曾在“金刺猬”中国大学生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第一位),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多部原创话剧作品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话剧节中获得佳绩。
海鸥剧社获评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全国百强学生社团,原创作品获“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一位)
海鸥剧社秉承自身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发挥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以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文章作者:王慎如 范乡之(作者均为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第2226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3年10月7日)
编辑:邵江滨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