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侃如:一代学术大家的砥砺前行

作者:孙丽君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4-13

1947年秋,陆侃如来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在国民党特务黑名单上的进步教授陆侃如,熬过了青岛解放的前夜,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从此,在他的学术研究进入黄金时期的同时,与华岗、童第周组成“三驾马车”,在上世纪50年代带领山大驶入生机勃勃的黄金时代。
  “以言教讼,以身教从;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这是许多陆门弟子的共同心声。陆侃如一生为师,桃李盈门。开门研究生龚克昌忆及先生对自己的培养时说:先生是一位后学的良师。作为一个良师,须具备两条件:一是要有广博精深的学问,二是对学生要有谆谆善诱的精神。这两条,陆先生都很具备。
  学生时代的陆侃如曾是名家大师的高徒。1922年初,他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系,成为国学大师胡适的弟子。第二年,年仅20岁的陆侃如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屈原评传》,被认为是“用新的观点来研究屈原生涯及其作品的一部好书”。这一年,他还结识了同年考入北大国学研究所的中国第一位女研究生冯沅君。1926年夏,陆侃如又以第三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研究院录取,师从王国维、梁启超。1927年他出版了《宋玉》一书,是研究《楚辞》的重要代表作。1929年初,陆侃如和冯沅君在上海举行婚礼,从此比翼双飞,合作撰写的《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都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7年3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部分大学负责人座谈。毛主席对陆侃如说:关于宋玉的评价,你未免评价太高,郭老又太低了。比起来,鲁迅先生的意见还是公允的。作为著名的文学史家,陆侃如的主要贡献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方面。是20世纪较早用新的学术眼光和方法研究屈原和楚辞的大家之一。他的学术研究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缜密的治学风格,传统的朴学方法和西方现代方法相结合,使他的研究都曾处在全国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在海大园,爱国知识分子陆侃如慷慨解囊援助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而被捕的学生;为在经济上支援国家建设,他认购国家公债,每次都是全校最高的;逢年过节,除了给家乡海门的贫困老乡寄钱,他还叫弟弟陆晋如送一些钱交青岛市南区政府,用以慰问烈军属。夫妇俩为着“凑足10万元,建立奖学金,以奖掖后人”的目标,两位国家一级教授省吃俭用,论文用废纸写,内衣补了又补……陆侃如一生有两大特点:追求进步,严谨治学。1949年青岛解放,陆侃如出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51年春参与创办因其巨大的影响力而在中国学术界享有独特地位的《文史哲》杂志,任副社长兼编委会主任;5月,政务院会议决定,任命陆侃如为副校长,并且当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1953年,相继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文联委员、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委员。1956年当选为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任主席。
  1957年,在疾风暴雨的“反右”运动中,陆侃如被打成右派,撤销一切职务,从一级教授降为四级教授,向全省人民低头认罪。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平反昭雪的那一天。辞世后的第二年,山东省委做出决定,对陆侃如先生错划右派问题予以平反,为他恢复了名誉。
  发表在1977年 《文史哲》杂志的论文《与刘大杰论杜甫信》是陆侃如晚年的代表作,他用详尽的事实说话,批驳了将杜甫列为法家的谬误,成为学术领域内反“四人帮”大搞儒法斗争的第一篇,也是他一生最后的著述。
  陆侃如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藏书。在生命的尽头,他对守护在身边的弟弟和学生牟世金交待,按他和沅君的个人愿望,将全部藏书捐赠给山大。尚存的4万多元,除三分之一留作继母、弟弟的生活费和护理费外,其余三分之二捐给学校,作为奖学金。
  命运跌宕起伏,学术研究始终不辍的陆侃如,在海大园留下了十一年的印记,留下了一份学术思想的遗产。它清晰地记录着一位砥柱中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一代学术大家的砥砺前行。

文章作者:孙丽君

文章来源:第1856期《中国海洋大学报》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李华昌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