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高校一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印记”之中国海洋大学杰出人物

作者:刘邦华 赵奚赟 曾洁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3-09

建校以来,海大人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赫崇本,创建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物理海洋学专业和海洋气象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忠于海洋事业的实干家、理论家和管理者,开拓了新中国海洋事业。

文圣常,首次提出解析形式的风浪频谱,撰写了国内外第一部海浪专著《海浪原理》。

管华诗,首创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

宋微波,主要从事纤毛虫原生动物分类学、系统学和细胞学研究,领导开创了全球海洋纤毛虫多样性研究的新局面。

李华军,创新了海洋平台检测与减振及修复加固技术,攻克了海洋平台设计与安装关键技术。

包振民,创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发明了成套低成本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新技术。

王蒙,担任文学院院长,再续海大人文辉煌。

赵进平,第一个登上南、北极的中国海洋科学家,我国最主要的北极科学家之一。

李文波,奉献青春、南沙守礁,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一代又一代的海大人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奉献,他们的精神,沧海可鉴、明月可证。

一、赫崇本

赫崇本,中共党员,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家,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物理海洋学的主要奠基人。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在发展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制定海洋发展规划、开展全国综合海洋调查、培养海洋科技人才,以及推动国家海洋局的建立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评为新中国十大海洋人物第一人。创建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物理海洋学专业和海洋气象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忠于海洋事业的实干家、理论家和管理者,并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艘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的申报、设计和建设工作。

二、文圣常

文圣常,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物理海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我国海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国家教委批准的物理海洋学重点学科点和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的创建者和学术带头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海浪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首次提出解析形式的风浪频谱,该成果在海洋名著《The Sea》中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提出适合工程环境应用的海浪计算方法,因其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了国内外第一部海浪专著《海浪原理》。出版的巨著《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位于当今国际“五大海浪名著”之列。2000年,以他捐献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为基础,学校设立文苑奖学金。

三、管华诗

管华诗,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长期从事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首创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奖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四、宋微波

宋微波,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生动物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纤毛虫原生动物生物学研究。带领团队填补了西太及东亚海洋环境中纤毛虫多样性研究的空白,首次建立了凯毛虫等大量代表性种属的个体发育模式,主持完成了对纤毛门内纲目级阶元的系统探讨和标记基因的测序工作,建立了全球最大、覆盖所有海洋类群的纤毛虫DNA库,将学校发展成为国际纤毛虫学研究最重要的中心之一。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290余篇,出版专著、专集5部。获国家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五、李华军

李华军,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工程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期致力于波浪与结构耦合作用、海岸与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研究。带领团队构建了海洋工程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行技术体系,在新型海洋结构物研发、大型海洋结构物分析设计与安装、海洋平台整体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技术、海上施工新技术与装备等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成果。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成果被纳入5部国家行业规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六、包振民

包振民,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海洋生物遗传育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带领团队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BLUP贝类育种技术系统;突破了多项低成本、高通量基因组学新技术,育成国际上第一个基因组选择的水产品种;绘制了扇贝全基因组精细图,使我国的贝类遗传学和育种研究居国际前沿。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2件,开发育种软件12套。育成“蓬莱红”栉孔扇贝、“海大金贝”虾夷扇贝等5个国家审定扇贝新品种,改写扇贝养殖无良种的局面,创产值500多亿元。

七、王蒙

王蒙,中共党员,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02年4月,正式受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顾问,并出任文学院院长。王蒙的加盟,是中国海洋大学向再创人文辉煌,建成国内外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是值得载入学校发展史、青岛教育发展史乃至山东人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图为时任校长管华诗为王蒙颁发聘书。

八、赵进平

赵进平,中共党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南、北极的科学家,是我国最主要的北极科学家之一。长期从事极地物理海洋学、海冰物理学、极地气候学、极地卫星遥感研究,使我国的极地海洋研究上升到国际前沿水平。主要研究成果:发现了北极涛动核心区。定义并确定了北极涛动的空间变化,首创了北极涛动空间变化指数。首次在冬季进行了人造光源的实验,开创了对光在海冰中侧向衰减的研究,第一次给出了光的侧向衰减系数。此外,他在北极次表层暖水、北极中层水增暖、北极环极边界流等方面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正在构建北极海、冰、气能量转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九、李文波

李文波,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永暑专业队海洋气象分队高级工程师。由于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国家气象观测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李文波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3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表现出色的李文波记一等功。

整理:刘邦华 赵奚赟 曾洁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李华昌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