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顶天立地谱新篇

作者:中国海洋大学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1-10-03 字号:

  海洋兴则国家兴。今天,世界各国无不重视海洋,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海洋科技的支撑,都更加需要海洋科技的不断创新。

  中国海洋大学依海而兴,谋海济国,数十年坚持在海洋科技领域顶天立地,不懈探索,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所谓“顶天”,就是瞄准科学前沿,推动原始创新,实现思想理论的引领;所谓“立地”,就是立足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重大问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海洋科技创新只有坚持“四个面向”,持续“顶天立地”,才能真正肩负起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推进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为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赢得先机,开创新局面。

  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顶天立地。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讨不到,我们必须走科技自强自立之路,这也是一代代中国海大人的不懈追求。谱写“文氏普遍风浪谱”,建立起超浅海风暴潮理论和数值模型,建立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多尺度跨海盆海—气相互作用理论,成为物理海洋领域并跑者、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与气候领域领跑者;构建全球最大的海洋纤毛虫基因库,攻关多项分子育种核心技术等一批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理论和技术涌现,更新了前沿理论,攻克了“卡脖子”问题,成就了中国海大人的自豪,使得学校能够代表国家在国际海洋科教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文圣常院士与他的《海浪原理》

  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顶天立地。中国海大自立校伊始就与国同运,“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是我们的创校宗旨,“崇尚学术、谋海济国”是我们的价值追求。组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研发我国首套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建立起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等等,数十年来,中国海大人情系国运,与国同行,充分展示了学校作为国家海洋科技战略力量的能力和底蕴。

  要面向经济主战场顶天立地。社会经济主战场既是海洋科技服务的重要对象,也是海洋科技纵横驰骋赢得机遇的广阔天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中国海大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引领我国海水养殖业、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大国的“五次浪潮”,建议谋划日照港建设,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多年来中国海大通过众多科技成果的奉献,推动着国家和区域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顶天立地。以科技之光,增进民生福祉,是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多年来,中国海大坚持利用海洋的馈赠造福于人类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例现代海洋创新药物藻酸双酯钠,编纂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建设“蓝色药库”追求共同梦想,不断彰显中国海大人海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管华诗院士与他主编的《中华海洋本草》

  数十年坚持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使学校始终行进在特色发展之路上,为学校顺利跻身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国家“985 工程”重点建设序列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 类)赢得了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做顶天立地的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蓝色智库”建设工程,组织实施“透明海洋 2.0”“蓝色粮仓2.0”“蓝色药库”“健康海洋”“深蓝大脑”、海洋工程和装备、极地与深海过程等科技创新工程,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驱动蓝色经济蓬勃发展,更好地推进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让我们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特别是海洋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始终顶天立地,破浪前行,不断谱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链接:

打造“蓝色药库” 铸就共同梦想

科学“织网” 认知南海——中国海大专家团队构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潜标观测网

中国海大董双林教授研发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技术服务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

浩海求索路 以工强国梦——记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李华军院士

心中良田是蔚蓝——记韩立民教授团队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中的海大身影——记2005级校友宁进进

孕育生生不息的蓝色希望——中国海洋大学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纪实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