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越沧海,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23日10时许,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那一刻,这座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国家工程、国之重器”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惊艳世界。人们在赞叹中国力量、中国智慧的同时,也为广大大桥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点赞。在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中也闪现着中国海大人的身影,2005级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宁进进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008年6月毕业时宁进进在工程学院门口留念

一名以“以工强国”为梦想的学子

因自小就有一个当“工程师”的梦想,2001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宁进进选择了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因向往大海,他憧憬着有一天可以把自己所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与海洋结合起来,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工程学科是他梦寐以求的研究方向。2005年本科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百川入海,原来学的是河,所以来到海大。”面对复试考官提出的选择海大的理由时,他巧妙作答。

研究生期间,在董胜教授的指导下,宁进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特别是MATLAB软件的操作应用,以及关于海洋潮汐、水文、波浪、回淤等海洋工程知识的学习,都为他日后参加港珠澳大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年海大时光,他的学识日渐丰盈,视野日益开阔,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并养成了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行为品格。“最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踏实做事的能力”,宁进进说,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他之所以能安下心来编写方案,与大学时代的沉淀是分不开的。

2008年毕业后,宁进进应聘去了中交天津港航设计研究院,成了一名工程设计员。因为英语水平较高,2008年11月,他被派往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驻埃及办事处工作了两年。在埃及期间,他不仅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还在工程项目投标、合同撰写等方面收获很大。这期间,他听说了2009年底开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并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工程中来。“很多人干一辈子可能也遇不到这样的工程,对于大部分中交系统的人来说,是很向往的。”宁进进说。

回国之后,宁进进又调入位于青岛的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工作,并于2011年9月与既是同事,又是校友的李爱玲喜结连理。

宁进进(右)和同事们在一起商讨港珠澳大桥施工方案

大国工程里的“小工程师”

虽然宁进进向往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梦想着在这一超级工程中贡献一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可是等到机会真的来临时,他又有些手足无措。

2012年2月的一天,公司领导找他谈话,告知他被选派前往珠海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工作。“心情很复杂,激动是有的,但也有些担忧。”谈及初闻此消息的感受,宁进进记忆犹新。新婚不到半年,就要与妻子两地分居,况且港珠澳大桥是超长工期的大工程。领导允诺,只要宁进进去干半年,协助港珠澳项目部完成《沉管浮运安装成套技术方案》的编写工作之后,便调他回青岛。从那时起,宁进进便与这一超级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保证伶仃洋水域过往船只的正常通航,港珠澳大桥采用了集桥、岛、隧为一体的施工方案,除了露在水面上的桥以外,还需在海中筑起两座人工岛,两座岛间以长达6.7公里的隧道连接。宁进进参与的正是大桥的核心工程部分——岛隧工程。

根据规划,东西两座人工岛之间的隧道是我国首条于外海建设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唯一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工程。施工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国内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是空白。负责该项目的总工程师林鸣试图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请欧洲的公司协助建设,对方开出了1.5亿欧元的天价,林鸣希望用3亿人民币聘请对方在关键环节的施工中给予技术咨询和支持,对方嘲讽说:我给你唱一首祈祷歌。

既然技术引进行不通,那就走独立创新的道路。首要任务便是《沉管浮运安装成套技术方案》的制定。

《沉管浮运安装成套技术方案》的编写划分为舾装浮运组、沉放对接组、整平回填组等4个小组,根据分工,宁进进隶属于舾装浮运组,他负责撰写整套方案中的《二次舾装方案》。拿着领导分派的任务,宁进进竟然连“舾装”是啥都不清楚,通过百度他才搞清了“舾装”的含义。好在有工程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他坚持边学边做,历时一个半月完成了《二次舾装方案》的编写工作。在方案编写中,宁进进也体会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般情况下“T”指“时间”,“t”指“吨”,在方案编写中,宁进进有时也会用“T”指“吨”,当他把编写的方案初稿拿给项目总工苏长玺看时,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通。“‘T’和‘t’的事情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伴随我至今,无论是写方案还是现场施工,这2个字母都一直警醒着我。”宁进进说。

第一项工作虽然有曲折,但完成得还算顺利。宁进进想,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他向领导请假,打算去珠海市逛一圈。领导说:“可以啊,不过有个条件。你再把《浮运安装方案》编写出来。”就这样,宁进进用新编一套方案换来半天假期。

《浮运安装方案》属于《沉管浮运安装成套技术方案》中的五个重大方案之一,工序繁杂、计算公式多、数据量大,要求极为严格,每写一部分都要由林鸣总工程师审核,来来回回经历了50多次的修改,才得以通过。因《浮运安装方案》中的图表较多,特别是关于海流预报的羽毛图、色块图等,他运用研究生期间所学的MATLAB软件绘制出了既直观醒目,又简洁美观的图表。在沉管浮运安装作业窗口的确定方面,他凭借研究生期间所掌握的工程水文里的潮汐、流速等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一次海大课堂所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宁进进说。

2012年7月初,沉管隧道成套施工技术方案审查会暨总体技术组第四次会议召开,用于会议审查的材料摞起来足有两米高。按照当初和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领导的约定,完成方案编写,宁进进就可以回青岛了。领导说,方案是你编写的,下一步就要进行演练了,等演练结束之后你再离开吧。就这样,宁进进又留了下来。

按照“试验先行”的原则,从2012年10月开始,项目部从理论阶段转为现场实战阶段。相比理论研究阶段的困难和挑战,现场演练的压力更大。“也是挨骂挨批最多的时候”,宁进进坦言,演练中令他最难忘的是第三次演练。“当时被批的跳海的心都有了。”即使在高压的情况下,还要保持冷静,继续开展工作。演练结束,回到营地已是凌晨4点,接到通知,早晨8点召开总结分析会议,宁进进和所有人一样顾不上休息,赶紧撰写总结报告,为4个小时之后的研讨做准备。演练中除了内在的压力,还有外部的干扰,现场与宁进进一同工作的日本顾问说:“我们演练做5次,你们中国人至少做7次。”最终,经过四次演练,我方人员便掌握了沉管浮运安装的技术要领。

2013年4月,演练任务完成。宁进进找到领导,再次请求调回青岛。领导说,方案是你参与编写的,演练也是你参与的,这项工作没有比你更熟悉的了,等安装完第3节沉管之后你再离开吧。就这样,宁进进又投入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最核心的环节——沉管浮运安装之中。殊不知,后面还有更大的困难、挑战和危险在等着他。

宁进进(右)与同事一起研讨港珠澳大桥施工技术

独守海底的孤胆英雄

“简单来说,这些年,我们在伶仃洋上干了33次活,装了33节管。”2018年11月29日下午,在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心路历程时,宁进进讲得轻松而幽默。这份轻松背后却蕴含着他和队友们不屈不挠、日夜奋战的心血、汗水和泪水。

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首节沉管(E1)出坞,在8艘大马力拖轮和两艘量身定制的安装船的拖运下开始浮运至西人工岛岛头进行安装。因为是第一次安装,大家既满含期待,又极为紧张。总工程师林鸣说:“就像新手上路一样,开一个很大的车,也没有教练坐你边上。”他们还给这一安装过程起了一个很浪漫的名字“深海初吻”,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一点也不浪漫。“E1沉放下去之后,没有平稳着底,而是翘了起来,比预想的高出十多厘米。”宁进进说。经过反复排查,发现是海底淤泥回淤导致的,派潜水员下去用高压水枪进行清理之后,再次安装。据林鸣介绍,当他们第二次把E1沉管安装下去的时候已经连续工作了80个小时了,可谓人困马乏,但测量显示还有偏差,继续调整,重新安装,反反复复,历经96个小时的鏖战最终在5月6日上午10点把首节沉管精确安装到位。“五天四夜连续奋战在海上,当时只要一坐下就会睡着,现场用的比较多的是清凉油、风油精。”宁进进说。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共由33节沉管(E1到E33)和一个“最终接头”组成。E1、E2属于小管节,每节长约112.5米、重约4.4万吨,从E3开始皆为标准管节,每节长约180米、重约8万吨。

2013年7月30日,E3管节安装完毕。“这一标准管节的顺利安装,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沉管浮运安装的技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算是心里有底了。既然标准管节都装好了,我也没再去找领导谈调回青岛的事,就这样干下去吧。”宁进进说。当时他们甚至还有一点盲目乐观,其实,“如果把整个海底隧道工程比成爬山的话,E3的成功安装只是到了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还在后面呢!”

在所有的沉管中,E15的安装是最曲折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2014年11月15日,E15进行第一次安装时,遭遇了沉管基床突淤,为避免对以后沉管隧道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现场决策组果断停止沉放并将沉管撤回坞内,然后是长达3个月的技术攻关。为节约时间,项目部规定,2015年春节不放假,家属可以到珠海过年。“腊月28下午,我妻子和女儿抵达珠海,晚上下班后,我见到了她们。腊月29,我上了一天班。年三十中午,我们一起吃的饭,下午去珠海逛了逛,晚上一起过年。初一、初二我依然上班。项目部规定,所有家属初三必须离开,初四我们就要动身去工地了。”谈起2015年春节备战E15再次安装的场景,宁进进记忆犹新。

经过精心准备,正月初六(2015年2月24日),E15迎来了再次安装的作业窗口。不料,前一天探摸还符合施工条件的基槽边坡突然发生滑塌,滑塌物达2000立方米,局部厚度达60公分,无奈之下,E15再次停止沉放并回拖。当总工程师林鸣下达回拖指令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下了泪水。“那种期待和那种失望,来得那么强烈,这让很多人受不了,因为我们付出太多,我们太认真,太期待了,结果它是这样一个雪崩式的回淤。”林鸣说。“为了安装E15,我们都没回家过年,感觉对不起支持我们的家人,有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宁进进说。

最终,历经156天,三次浮运,两次回拖,2015年3月26日清晨6点,E15沉管在海底精准定位,完成安装。

私下里,周围的同事说宁进进是“福将”,他自己有时也自嘲说是港珠澳大桥的“吉祥物”。这些称呼源自2017年“最终接头”的安装环节。2017年5月2日清晨,在10多位外国专家和近百名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底板长9.6米,顶板长12米,重达6000吨的“最终接头”在28米深的海底成功安装,经工作人员测量,最终接头与管节之间的横向偏差为15厘米,实现了“日出起吊、日落止水、滴水不漏”的作业目标,全长6700米的海底隧道全线合龙贯通。

当大家都沉浸在隧道贯通的喜悦之中时,总工程师林鸣却对15厘米的偏差产生了纠结。港珠澳大桥是设计寿命为120年的超级工程,其沉管隧道工程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被誉为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存在15厘米的偏差会不会有些遗憾?他问现场人员:“如果不精调,你们甘心么?”也有人担心,再次精调,可能会造成碰撞,甚至漏水,潜在风险较大。现场人员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思想斗争,最终决定“返工”,重新对接。

5月3日傍晚,重新对接的准备工作就绪。19时许,临时止水闭合腔注水增压正式开始。当时宁进进和其他同事在最终接头内部负责观察。突然人孔门出现漏水,水柱喷出约5米高,他赶紧脱下救生衣,随手抓起一块土工布去堵漏点。经过他和同事的努力,水不再喷涌,但渗漏依然持续,精调工作只好暂停。经过排水、检查等一番紧张的忙碌,精调工作再次启动。鉴于前面出现的问题,从安全考虑,项目部决定仅派1人下到接头内部进行监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比较熟悉接头内部的系统构造,理应我下去。”宁进进孤身一人进入到了水下28米。身处海底,“接头”内部闷热潮湿,空空荡荡,一丁点儿声响都会被放大几倍,E29侧水泵加水的声音就像是倾泻而下的瀑布般响彻耳边。“一个人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宁进进说,在国外沉管施工中,发生过进水事故,那种情况下,人是逃不掉的。他密切观察着接头内部的情况。还有4米完成加水、还有3米完成加水、还有2米完成加水……对讲机里传来加水试压的进展情况。突然,E30侧中廊道封门传来一声巨响,像有东西在撞击,他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立刻汇报:“报告林总,E30侧中廊道封门有较大响动!请指示。”他报告完之后,对讲机里是十几秒的沉默,毫无回音。海面上,林鸣同决策组紧急会商,死死盯着压力表,找寻着加水和压力的平衡点。“没问题,再坚持一下,出来以后师傅请你喝酒,给你压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宁进进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

下午5点,小梁顺利脱开,宁进进爬出人孔,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等待的队友和即将落下的夕阳,“那一刻,感觉世界真的很美好。”宁进进说。有同事和他开玩笑说:“进进是福将,我送你4个字‘宁死不屈’”。

2017年5月4日20时43分,经过近40个小时的连续施工,“最终接头”精调顺利完成,测量结果为东西向偏差0.8毫米,南北向偏差2.5毫米,比精调之前的误差降低了60多倍。他们又一次创造了“深海穿针”的工程奇迹。曾笑称“中国企业不会走路就想跑”的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TEC发来贺电说,中国建设者的“最终接头”施工方案,是对世界沉管隧道技术的重大贡献。

当天晚上的庆功宴上,宁进进坐在主宾的位置上,紧挨着自己的师傅林鸣。

宁进进(左)与同事一起研判港珠澳大桥施工方案

“我的青春在大桥”

“不止一次的想调离这个地方,但在单位、家庭的支持下,咬牙坚持了下来,感觉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学会了‘坚持’‘坚守’。”“我也从一个‘搬砖的’,走到世界工程技术前沿,我感觉到我在港珠澳几年的最大收获,是成长、自信。”谈及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收获,宁进进如是说。

造桥期间,宁进进与家人聚少离多,近7年时光大部分奉献给了港珠澳大桥。2017年劳动节期间,山东卫视播放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画面,当看见宁进进出现在电视中时,4岁的女儿趴到电视屏幕上去亲吻爸爸。此种场景,每每谈起,他都觉得有些亏欠妻子和女儿。

在参与港珠澳大桥这一超级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研究水平,还是工程实践能力,宁进进皆有很大的收获和提升。期间,他撰写了20余篇关于沉管浮运安装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十余项,并获得了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功臣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时,宁进进因在国外开展学术交流,未能亲临现场,但他的青春和记忆却永远地定格在了大桥。他写道:“今天贯通了,心里只想坐车上去再看看,给家人、朋友讲讲我们的故事,回忆一下我们的青春。”11月23日,在港珠澳大桥开通满月之际,宁进进特意乘船在伶仃洋上凝望大桥。烟波浩渺间,大桥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连接起香港、珠海和澳门,碧波之下,便是他为之奋斗了近7年时光的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建设者,希望他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如今,宁进进正以深中通道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的新身份带领团队对深圳市到中山市的隧道工程进行技术攻关,这又将是一个征战巅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