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广利
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品比学问更重要。”1988 年 4 月,24 岁的于广利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他身兼数职荣誉满怀,却始终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曾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时捐献千余元党费。他也时常教导学生:人品比学问更重要!在学生眼里,于广利一直都是一个温煦、谦和的长辈,即使学生在实验室犯了错,于广利也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于广利倡导包容协作、互惠共赢,通过言传身教协助青年教师和学生发展,他带领的糖工程实验室代代传承交流并进的思想文化,无私奉献的精神像春雨一样潜移默化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糖分析化学、糖合成化学、糖化学生物学和糖工程药物学等多个方向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融合与发展,不断培育糖药物研究新的学科增长点,丰富学科内涵。于广利如恩师慈父般为学生点亮明灯、指引发展,对每一位学生送去关怀和问候,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上互帮互助,生活中风雨同舟。他注重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常怀感恩之心,荣获第一届中国海洋大学“立德树人优秀导师”称号。曾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与中央军委授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善于去引导他们。”于广利从教 31 年,潜心科研与教学并行,因材施教,桃李满天下。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多门课程,邀请国内外专家授课,打造国际化示范课程,多次荣获中国海洋大学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他注重深入挖掘学生科研潜力,指导的研究生几乎每年都有国家奖学金及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奖者。目前于广利已累计培养研究生百余名,其中 5 名毕业生晋升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他也获得第五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称号。1999 级硕士研究生迟连利回忆道:“尤其当实验遇到挫败的时候,于老师总是用温和的态度跟我探讨,引导我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正是在于广利的辛勤指引下,迟连利学成回国、走上了科研道路,并成为山东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像这样循循善诱的事例比比皆是,而见证学生们的成长与进步,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海洋糖科学事业如同我的第二个生命,我会倾尽毕生心血去追求。”蓝色药库同梦想,向海要药济苍生。于广利是国务院第七届药学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海洋试点实验室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建设蓝色药库的核心骨干成员,多方与企业联系合作,倾力推进海药成果转化。他先后承担了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等各类课题 30 余项,参与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特征糖库,荣获了 2009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 2 位),实现了海洋与医药领域该奖项零的突破。他曾作为国家四位核心成员之一协助国家药监局成功解决了 2008 年国际“肝素钠污染事件”和 2009 年中国“防黏连剂”污染事件,2016 年接受美国 C&EN 新闻采访,澄清了我国肝素钠污染事件,为保障我国肝素类药品质量安全、维护国际声誉作出了重要贡献。于广利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6 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5 项,协助药企获得肝素类药物生产批文 6 个、临床批件 8 个,产生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主持的 3 个海洋糖药物(HS203,BG136,FVF)正处于紧锣密鼓的临床前研究阶段。
滴水入海向蓝梦,浓浓真情糖药人。于广利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情怀和学识的老师,对海洋医药事业有着无尽的热爱,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呕心沥血,在打造“蓝色药库”的征途上鞠躬尽瘁。
编辑:刘莅
责任编辑: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