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
本站讯 8月9日到8月13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的三下乡团队——中国海洋大学广州港发展调研团来到了广州东莞市麻涌镇,在麻涌镇新沙港务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通过对新沙港务公司工作人员的采访、对新沙港码头的实地参观以及对周围居民的参访来了解新沙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影响。
8月8日,团队成员陆续到达麻涌镇,进行了工作分配之后开始休息,为活动的开始做好准备。
8月9日,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调研团队到达新沙港务有限公司,在拥有三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干部——谢叔叔的热情招待下进行了简单的参观。团队成员共同到达了公司三楼,由于参观公司内部需与人事部门提前沟通并确认才可继续进行,因此团队成员在谢叔叔的带领下前往公司党组织单位临时等候。参观途中,团队成员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份公司简介,便于查阅。团队成员和该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问答和交流。交流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团队成员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并且均为港航专业的学生后,为团队成员简单介绍了就业现状:对于港口前线工作人员,其专业要求较为严格;而后勤部门对专业要求则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格。在交流过程中,工作人员讲述了广州港新沙港区自建成以来的巨大变化,并且回答了团队成员提出的简单问题。参观结束后,在谢叔叔的带领下团队在员工食堂吃了午饭,非常具有南方特色,气氛开心融洽。用餐完毕后,团队成员与谢叔叔一同在新沙港务有限公司大门前进行合影。
当日晚上,团队成员根据当天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对采访问题以及问卷内容进行了修改。
8月10日,成员们到达新沙港务有限公司,受到了陈副经理的热情招待,在他的亲自带领下,队员们乘车前往新沙港码头进行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陈经理向团队成员详细讲述了近些年来新沙港在规模、经营以及创新模式方面做出的变化。通过讲解,队员们了解到新沙港目前为止已经进行过两期工程建设,其规模由初建成时的五个泊位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十个泊位,并且未来还有继续扩建的计划。队员们先后参观了新沙港码头的粮库、煤炭处理厂、集装箱、汽车管理中心,陈经理也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答复。通过实地参观以及对工作人员的采访提问,队员们知道了码头的具体运作方式,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对港口码头的认识。除此之外,队员们特地了解了新沙港独有的一种运输方式——“海铁联运”,为了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和运输效率,新沙港一直在研究更为有效的运输方法,通过火车与轮船合作运输的“海铁联运”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围绕码头参观之后,队员们在陈经理的带领下安全离开。在参观时,队员们通过录音、拍照等方式记录下了整个过程并进行了整理总结。
8月11日,队员们在东莞麻涌镇向当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新沙港自建立以来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并最后进行总结新沙港区对居民的影响。团队成员为了保证调查样本的随机性,走访了东莞麻涌的众多地方,发放了近百份问卷,问卷的调查对象包含不同年龄层或职业,其中包括了本地读书的学生、开商铺的老板娘、在公园乘凉的老人家、在国企上班的职业白领等等。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于麻涌镇的环境,调研团队也进行了相关的考察,基本了解了新沙港自建立以后对麻涌镇环境的影响。港口的发展与环境相辅相成,两者相互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来了解人们眼中新沙港的变化和港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居民对于新沙港发展给麻涌镇带来的变化是十分满意的,并且也能切身体会到新沙港的变化。麻涌镇的环境在逐步向上层发展,绿化的普及率较高,居住环境适宜,生活也十分的便利。通过当天的问卷发放,团队成员充分地了解到当地居民与新沙港的联系,与此同时了解到麻涌镇的环境,为本团队的调研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资料。
8月12日,团队成员根据参访、参观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开始进入总结报告阶段。
8月13日,团队成员分批离开麻涌镇,此次活动正式结束。通过本次调研,成员们更加了解了广州港的运作方式,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对专业前景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未来的港口还需要更多的港航专业人士来建设,团队成员对此充满激昂的斗志,在未来的学习生活里定将更加努力,日后为我国港口事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港口调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