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8月7日,中国海洋大学赴东营胜利油田调研团队在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张婧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石油之城”东营市,走进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胜利油田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探寻新时代地质勘查专业人才需求前景。
走进重点科研部门,了解最新地勘技术
7号上午,队员们在物探院王鑫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处理一室、胜利油田“金牌基层单位”东部室、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大型技术数据处理机房,观看了研究人员处理采集数据的过程、物探院自主研发的软件使用、了解近年来大型计算机的不断进步,感受到地质勘查专业前辈们艰苦攻坚、刻苦钻研的胜利精神。
切身实地话成就,共寻勘探兴才路
在7日下午,学院团委书记张婧老师亲自带领队员们与物探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于海铖、李战强,处理二室刘培体主任等人就改革开放以来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发展情况进行座谈,刘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华八井采出华北地区第一颗油砂,九二三厂改为胜利油田等一系列发展历史。于总工程师为队员们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老一辈油田人的艰苦工作环境和刻苦的工作精神,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三老四严”精神,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新时代胜利精神,无不激励着一代代石油人以国为重,为国献油。
8日上午,队员们又就新时代勘查专业人才需求前景问题与物探研究院人力资源科房克志科长、科技科揭景荣科长、处理二室孙朋朋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孙专家为我们介绍了物探研究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科技成果管理和激励政策、青年创新项目等等,他们也了解了本院近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情况,并为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地质勘查专业的大学生们应当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掌握石油勘探方面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团队协作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在团队中表现自己,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重温勘探革命史,共望石油发展路
华八井位于山东省济阳坳陷东营构造上,是胜利油田以至整个华北油区的发现井,8日下午队员们来到华八井纪念公园,了解发现华北探区第一块油砂、展开华北石油勘探会战、“荒原上崛起第二大油田的历史”。随后队员们前往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依次参观了油田发展史厅、勘探开发厅和科技成就厅,了解到太阳系与地球、石油地质构造、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过程等科普知识,见到了大量有科学价值的实物、标本和动感演示模型,讲解员也为队员们介绍了“战井喷”、“孤东油田会战”等油田革命故事。
在实践的最后一天,队员们来到胜利分公司物探研究所,与老中青三代石油人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油田故事。从事石油勘探工作35年的黄所长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不发达的艰难条件下他进行三维勘探技术转型研究的经历;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杨总为队员们讲述自己从地质专业毕业后从事物探行业研究,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实现了勘探技术零的突破。刚来到研究所两年的石油大学的学姐则讲述了自己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真实经历,为我们现在的学习和未来就业提出宝贵建议。
技术创新,印证实力,承载希望。油田发展总在不断跨越艰难险阻中愈发坚实,探寻未来发展道路、先进有效技术成为油田生生不息的力量泉源。地质工作者应投身地球深部探测事业,实现透视地球、深探资源、拓展空间、绿色利用的科学目标,造福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为国家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员:刘琬馨
进行座谈
参观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
了解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来到胜利分公司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