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献艺
本站讯 “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生活在忽明忽暗的江湖。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梦为马,更多人觉得无处可栖。或许就是为了让那些心灵流浪的人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所,《他们最幸福》这本书才应运而生。”
4月1日晚,应海之子网站的邀请,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大冰带着他的新作——《他们最幸福》与学生们见面。
距活动开始还有40分钟时,会议室里已座无虚席,甚至还有从黄岛、沂水等地专程赶来参加畅聊会的学生。畅聊会伊始,大冰就以其犀利幽默的语言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如“大冰的战斗力相当于20个北京大妈”、“每个大叔都有一颗当欧巴的心”之类的妙语连连不断,现场气氛无比活跃。畅聊会共分为四个环节:大冰现场畅聊、互动问答、图书签售以及民谣演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讲一会儿、聊一会儿、唱一会儿。
讲一会儿——“等到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你想过的日子是怎样的?”
“每个人都会被别人硬生生的安上一个标签”,正如他说,“主持人”是他为人所熟知的标签,但“最显性的标签却不一定是最主要的标签”,大冰还是一个银匠、一个皮匠、一个吟游诗人、一个民谣歌手、一个酒吧老板。他开的“大冰的小屋”被认为是丽江一面不能倒的旗帜。
接下来,大冰向在场观众发问:“等到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你想过的日子是怎样的?”他提起父辈所处的那个年代,因为环境束缚,他们没有选择权,他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走向单一。时至今日,环境已然改变,可依然要选择单一活着的这个事实却未曾改观,他用一个现实事例向我们证明问题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同样严重——一个健全时代应该包含多元价值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真理泛滥、推崇标准答案。“主流文化人群认为,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够了,他们将那些看轻实用主义,终极目标不只是追求安全感的人称之为少数派”,大冰这样说道,“这些少数派虽并未按照大多数人的方式活,但他们的幸福指数也是很高的,甚至高于主流文化人群。”
大冰所做的只是把那小部分人的故事写出来,表达一种希望人生多元化,不要单轴心、一元化的想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平衡之上是多元的生活。
聊一会儿——“我挺愿意做一些这种不着调的事儿。”
畅聊会进入第二个环节——互动问答,此时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当被问及“你有你的生活方式,但何必要不辞劳苦来到这里开畅聊会,仅仅是为了那些数量很少能理解你所说的话的人”的时候,大冰回答说,如果只对那些志同道合的人讲,那这世上思想、理论存在的意义也就没了,他把这当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义务。接着,又有同学问到大冰曾经主持的一档名为《惊喜惊喜》的栏目,大冰告诉大家这档栏目因为资金等各方面问题不得已而停播,但这是一档真正能够帮助到人的栏目。“然而真正做事情的栏目反而不迎合大众,更多的人选择了娱乐性更强的节目。但是,我挺愿意做一些这种不着调的事儿。”
唱一会儿——“音乐是羊,我们永远在放牧的路上。”
畅聊会进入到民谣演唱环节,大冰邀请一位名为毛毛的歌手与他同台。“听民谣要有听民谣的心情,要有听民谣的气氛。”现场的灯全部关闭,同学们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黑茫茫的会议厅里,刹那间如萤虫飞舞,如星星闪烁。那如同来自天际的神秘悠远的乐声,时而浑厚粗犷,时而婉转低回,仿佛闭上眼睛就跟着音乐声去到了另一个安静的世界。最后一首《乌兰巴托的夜》更是让在场的人领略到了游牧民谣的魅力所在,“音乐是羊,我们永远在放牧的路上。”最后,大冰请出他的“神器”——hang drum。一段简短的清奏,没有音响过滤,愈显清脆空灵,不掺一丝尘世浑浊其中。
畅聊会结束后,旅游管理2013级陈秋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冰谈到旅行的时候,他说自己应该先体验到美的感觉然后才拍照留念,而不是为了给被人炫耀、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才去拍照,那样就没什么意思了。”
文(实习):杜天瑛 图:马晓晴 程诗诗(实习)
手机灯光 繁星点点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