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新:我在人民日报当记者

作者:王俊琦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3-06-02 字号:



第一手资料是亲身体验出的
 

    本站讯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记者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月31日下午,海大讲坛第十七讲,由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主编赵永新带来的《我在人民日报当记者》讲座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

    18年,记录了一个记者的坚守。1995年副县长经历使他对基层生活深有体会;2005年一篇圆明园采访引起人们对圆明园的高度重视;随后5个月接连发表20多篇稿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赵永新在新闻界引起关注,纵身报道成为社会热点。2005年成为最年轻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委会用“展示了独特的新闻敏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评价他的报道。 从学中文出身到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记者,多年来对公民意识的唤醒欲望支撑他在不寻常的道路上奔波前行。

    混进人民日报

    赵永新用“混”这个字来形容他进入人民日报的经历。“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时,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摇滚歌手。”赵永新笑着说道。当时赵永新一度情绪低落,受崔健等摇滚歌手的影响很大。“我们自己组建了一个乐队,每天着魔般的写歌词。还曾经拿着我写的歌词去找过那英,但被他的经纪人拒绝说太幼稚”那次失败的经历让赵永新记忆犹新。

    1995年开始找工作,但当时有个老师告诉我:“工作是现实问题。”这句话瞬间点醒了他,我意识到我必须有饭吃才能继续追逐梦想。“于是我就想要找一个跟文字有关系的工作,又不想坐班想要自由一点的工作。”随后赵永新进入天津今晚报实习,但他不认可今晚报的风格,也认为今晚报不符合他的远大抱负,于是他又进入新华社天津分社实习。随后他联系到人民日报,参加考试。“进人民日报的确是机缘巧合,体检过后我的乙肝成阳性,但我自己很不解,到协和医院重新检查最后结果证实是阴性,于是成功进入人民日报。”

    在人民日报工作

    在人民日报工作期间,赵永新曾经去西藏援藏三年。“在西藏我遇到一位高人,他从北京到西藏寻找心灵家园。他告诉我他已经基本不看任何新闻了,他对于新闻持一种鄙视的态度,觉得新闻不真实。他的一番话让我觉得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应该做些事情。”

    赵永新为大家讲述了他在人民日报工作的经历和几篇重要新闻采访。1998年夏天,赵永新深入河北、内蒙古等地采访,行程千余公里,采访京津周围的绿化进展。他采写的《泽被当地惠及子孙——河北省实施京津周围绿化工程十二年述评》,引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同志的重视,并专程到河北实地考察。考察之后,财政部拨付专款10亿元,建设300万亩防护林工程,河北省林业厅专程派人到人民日报赠送了“宣传绿化功在千秋”的锦旗。这一经历让赵永新认识到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在人民日报工作的过程中,赵永新从环保领域调岗到科技。从厌恶到热爱,再到无法自拔,这便是赵永新的心路历程。他坦言,“在工作中最得意的事便是能与科学家成为好朋友”。

    圆明园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篇《圆明园湖底正在铺防渗膜保护还是破坏》,让赵永新名声大噪。“因为当时的圆明园改造工程打着奥运工程的名义,而当时在北京可谓是无小事,所以这篇报道写起来有些难度。”连夜采访众位科学家后,赵永新心里有了底。当随后采访圆明园管理处的当事人时,对方却态度蛮横,相互推诿。“当时的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之前曾任乡长,他没有意识到圆明园的特殊文化,在他眼里只认可美观。”

    当时正值改革,鼓励深入报道,当时主任看过成稿就用“你抓了一条大活鱼”来形容赵永新的报道。但当时主任的另一番话让赵永新得到启发,“火药味不要太浓,我们都不是法官,只要罗列出事实可以了。”而赵永新也凭借这篇报道一举成名。

    一堂真正的记者课

    “我曾经与一个BBC的记者交流过,他给我上过一堂真正的记者课。”赵永新如是说。作为记者,有最重要的两个素质,一个是质疑的态度,另一个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赵永新解释道,“我当年是个好学生,很少怀疑什么。另外在写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上司不理解你的想法的情况,但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把报道发出去。如果报纸发不了,就通过其他渠道。”

    新闻学2010级师炜提出自己的疑问,她引用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曾经说过的“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这句话,询问赵永新如何看待目前90后所持的质疑批判态度?赵永新表示:“90后听到的负面信息的确会多一些,每个人都有发表个人看法的权利,希望大家能理性对待,不要盲目。但总体来说现在的人们还是更缺少一些质疑精神。”

    随后,赵永新又针对“海洋环境保护”、“环境恶化”、“如何发现新闻点”、“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冲击”等问题回答了到场学生的提问。最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傅根清发表讲话。“感谢到场同学能对新闻事业怀有信心。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对新闻点点滴滴的理解和思考。人民日报不是在板着脸说话,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问题。”

文:王俊琦    图:于立冬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