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驻校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冯文波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2-10-12 字号:

图为2008年莫言在海大畅谈小说创作

    本站讯 10月11日晚,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2008年11月8日莫言在王蒙先生的引荐下来到中国海洋大学与广大师生畅谈小说创作经历,并受聘为海大驻校作家,由吴德星校长为其颁发了聘书。此次,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海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在欣喜的同时也纷纷表示祝贺。

文:冯文波

2008年吴德星校长(左)为莫言颁发驻校作家聘书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件件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其代表作有《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檀香刑》、《蛙》、《酒国》、《四十一炮》等。

 

 

新闻链接:作家莫言受聘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背景材料: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制度

    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制度作为全国高校独有的人文教育品牌,驻校作家已达10位。他们是毕淑敏、余华、迟子建、张炜、尤凤伟、莫言、王海、郑愁予、严力和贾平凹。

  2002年4月,王蒙走进春光明媚的海大园,从时任校长管华诗院士手中接过聘书,成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顾问、文学院院长。王蒙的加盟,是海大加快人文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标志着海大向建成国内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大学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王蒙受聘后,及时给海大提出了建议:聘请驻校作家,让他们在海大创作,把身影留在海大。王蒙的构思为志在重振校园人文辉煌的海大人开阔了思路,立即得到学校的响应。

  驻校作家制度是国外大学一种常见的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方式,很多作家在大学内以驻校作家的身份作阶段性的研究、创作、讲学,而中国的大学一直没有这样的制度。

  2002年10月29日,在王蒙先生的举荐下,毕淑敏、余华、迟子建、张炜、尤凤伟等5位作家从校长管华诗手中接过聘书,成为海大首批驻校作家。这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毕淑敏的话代表了首批驻校作家的心声:“当我接过聘书、别上校徽,我是从双手热到心中热,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写一部新的作品,在作品的最后写上‘写于中国海洋大学’。”迟子建则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做了一个比喻:“文学代表了一种幻想,我经常幻想自己是一只鱼。如果说中国海洋大学是一个海的话,我这条从北极村出来的小鱼愿在此畅游。”张炜说:“我出生在海边,后来在济南工作,不过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海边一次,大海是我喜欢的地方之一。除了大海之外,我最喜欢的还有森林和大学,我一直想进大学工作。现在我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一下实现了我的两个梦想,人到中年能有这样的际遇,也算幸运了。”

    2008年11月8日,吴德星校长为著名作家莫言、王海颁发了驻校作家聘书。他表示,海大的各位驻校作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也为海大赢得了荣誉,海大的师生也为他们成绩的取得感到高兴。吴德星说,在王蒙先生的积极倡导下,在全体海大人的共同努力下,海大崇文尚文的文化氛围已经逐步建立起来,海大重现上个世纪30年代文学光辉的时代也即将到来。

  在海大特色学科优势明显的情况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驻校作家制度显得非常必要,意义非同寻常。这些作家在海大创作,他们的身影就会留在海大,学生们看到他们就有一分惊喜和感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潜在的影响不能低估。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