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创业或利或弊 海大辩论险胜青大

作者:孙琮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1-03-26 字号:

 

 

海大、青大辩论展风采

 

本站讯 325日晚,空荡寂静的六区一楼走廊回荡着从模拟法庭里传出的阵阵喝彩和掌声。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辩论协会主办,青岛大学法学院学术部、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习部协办的,第一届青岛市三校大学生院系辩论邀请赛循环赛第一场拉开帷幕。交战双方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代表队和青岛大学法学院代表队,打破校域界限,就“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弊”问题进行深刻探讨。

 

正方: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正方选手:杨雅琳 马晓洁 吴俣 邓超鸿

正方观点: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反方:青岛大学法学院

反方选手:隋丽萍 娄坤 侯文静 刘辉

反方观点: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

获胜方:正方

最佳辩手:反方二辩娄坤

 

纵观异彩纷呈的整场比赛,双方辩手多次激烈交锋,经记者整理剖析得到三大焦点,以飨读者:

 

第一,双方就创业和学业的关系问题,针锋相对。针对正方提出大学生现阶段缺少职业素养的论断,反方三辩从实证主义角度出发,引用人民网调查结果,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欠缺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应以学业为重,而非创业。正方则巧妙地避开反方事例,以比尔盖茨辍学创造微软和戴尔在大一自主创业作为依据,证明社会具有它的知识优势和资源优势。反方则敏锐地以“资源”二字为切入点,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如果大学生都去创业,势必会造成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的观点,重新掌握场上话语主动权。而正方迅速寻找到反诘的捷径,反复强调“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创造力正是他们进行创业的优势”,在此论点上反方明显不占优势,一度难以招架。但他们及时地绕开这一命题,以“创业需要持久性,大学生时间和精力无法集中”为突破口,进行巧妙回避,再次转危为安。

 

第二,双方多次就大学教育的目的争论不休。正方四辩在总结陈词时高屋建瓴地指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用的人,而只有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通过社会的锤炼,哪怕是失败的历练,才能将一个完整的人变成有用的人。”在结束前,掷地有声地对反方“失败论”予以有力反击。赛后孙鹏老师也在嘉宾点评时一针见血地点明:“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精英式培养。”但是双方就创业出发点的问题分歧更大,正方提出创业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必须成功,而是为了历练。反方则抓住这一点运用反推战略,认为倘若大学生创业遭遇失败,先前的创业准备就会变成“竹篮打水”,对大学生的意义就会骤减。孙鹏老师在双方的这一分歧上,肯定了反方的观点:“如果创业的出发点不考虑成败,那么其价值性就会大打折扣。”考虑到大学生如果没有成功的目标佐以激励,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远远低于预期。

 

第三,双方在立论时所展现的辩论技巧也分外夺人眼球。孙鹏老师提出:“对于‘利弊比较’的辩论,立论往往比破论更体现辩手的价值取向。”他肯定了双方辩手在立论时切入主题的能力。正方一辩在开篇立论时,就抢先将在校大学生限定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以此将辩论对象缩小为对自己有利的范围。反方则一再强调正方此举是“以偏概全”,应该更对关注创业失败的那98%的群体以及没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双方针锋相对,各执一词。孙鹏老师在点评时指出,正方对此的定义过窄,而反方的定义又过宽,双方辩手没有在此找到一个柔和点进行更激励的交锋,亦是本场辩论的一个遗憾。

 

最终经过紧张的统分计分,海大法政学院代表队以总分249247主场两分险胜、首战告捷。沐浴着胜利的喜悦,正方四辩邓红超显得更加从容淡定:“队友之间的默契和配合为我们带来第一场的胜利,高兴之余,比赛过程之中也暴露了我们很多不足。不能轻敌,下一场我们会全力以赴、再接再厉!”

 

实习记者/摄影:孙琮    编辑:刘佳琪

  

 

 

嘉宾做详细点评,引发辩手深深思考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