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丞:少年侠路 我在前行

作者:阎逸群 李国飞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9-03-28 字号:

他没有衣裾纷飞的造型,却身怀“龙泉”、巧思如电;他不是红粉无数的侠客,却倜傥超然、妙笔生花。少年侠路,他走得艰辛,却谱写传奇。他让思想策马西风,他让文字仗剑天涯,这位其貌不扬、行动不便的少年,带着束发之年结下的武侠情结,满怀对剑影刀芒的向往,坚实地迈出他的每一步。

在大学一年级以1019的平均分获得20052006学年一等奖学金、“海程邦达”砺志奖学金,担任学校学生会新闻部副部长与“海之子”网站文学栏目主编;20063月代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参与中国海洋大学第八届大学生辩论赛,当年参加党课学习,获评“党课学习班优秀学员”,并于次年4月转正;2007年,成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本科学习。以“万和居士”笔名在个人文学博客(http://blog.sina.com.cn/lsc0123)中连载三部原创武侠小说。他就是“感动海大”十佳魅力大学生之一、电子信息工程2005级李世丞。怀着不屈之心坚强地走在自己的漫漫征途,回首以往,他说:“一切,都还在路上。”

启笔 “我是个不服输的人”

“不服输”是他坚持的原则,他写武侠小说的“动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我最初写武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让大家关注我,”语出惊人,李世丞却坦率直爽,直道真言,“我明白自己身体不方便,不能像班里其他同学那样在篮球场里奔跑,在足球场上驰骋,但我也有自己的招儿来吸引大家的注意!”生理上的缺陷没有圈止他思想的涌动,李世丞有了写武侠小说的欲望。

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李世丞的处女作——长篇武侠小说《江湖·侠之道》问世,在200多页的稿件中,凝结了他为18万字所付出的心血。同学们争相传阅,在班级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武侠风”。

从此,他在武侠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强项,他说:“我有技不如人的短板,也有笑傲同侪的绝学。”首作的完成,不仅解开了他的心结,更带来了一颗不屈之心。20019月,他在“九阳村”武侠社区崭露头角。芒刀霞丈初露,侠者自古少年,那一年李世丞15岁,初二。

转变 “我要写出些自己的东西”

《江湖·侠之道》的问世,俨然给李世丞注入了无限的动力与信心,他宛如一条锦鲤,在武侠的汪洋里恣情而行,不断经历风浪,又不断成长。但他并没有因同学的欣赏而满足,随着第二部小说《江湖·苍天泪》的完成,在阅读了大量武侠著作的基础上,李世丞选择了一年半的沉淀,并决定要“写出些自己的东西”。

“武侠巨擘金庸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武侠作品我都仔细地拜读过,并从中汲取了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借鉴和学习大师写作风格和方式的基础上,李世丞并没有完全地照搬照抄,而是写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侠者,大之所成也。”首部小说即获强烈反响的李世丞,不再满足于小说中私人恩怨与江湖派别间的小打小闹,开始将武侠融入到一段历史中,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发生联系,为此他潜心钻研各种历史政治资料,考究各类文化考证,以求在自己的小说中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200569日,长篇武侠小说《江湖·铁血银枪》这柄“利刃”破空而出,激荡起涟涟龙吟。它讲述了明英宗时期边境戍卫将兵与前元朝遗留贵族间的恩怨与纷争,文风大气磅礴,文笔利落老练。

“如果将金庸作品比作一间‘博物馆’的话,我的武侠小说就像一场‘展览会’。”他认为,金庸善于将中国古代崇高的精神全部集中于一人,用近乎苛刻的要求去塑造他,于是便产生了一批诸如郭靖、陈家洛等近乎于“神”的大侠,令读者欣赏仰慕。而李世丞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展览会”,正是因为他希望读者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看到更多新鲜的东西,“但我当然不会为了‘新鲜’而刻意加情节,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发现,有些人物身上不再是一味的爱国、隐忍等侠客精神,人性的光芒也在闪现,在《铁血银枪》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李世丞举例道,“明朝戍边督师裴琚阵亡,元军大举压境,总兵严诤没有一再礼让,出任督师一职,及时稳住军心。‘让’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在危难之际,‘不让’也是一种‘侠道’。严诤‘舍’的是个人谦逊内敛的君子之风,却‘得’到了保国卫民的万古芳名。”现实社会对“舍”与“得”选择的思考,便体现在行云流水间,毫不突兀。

这些创新,得益于那段令李世丞“又爱又恨”的日子。高二下学期,迫于高考压力,李世丞暂且搁笔,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高考结束后,当他重拾自己的武侠梦想时,已不再是个热血、激进的“武者”,近一年半思想的沉淀,已让他成长为一名智睿、沉稳的“侠者”:武侠境界进一步提高,写作、心得也日臻成熟。“的确,这一年半的封笔,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李世丞显得有些激动,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段灵感不断却无法动笔的日子,“各种精华的吸取以及对自己思路的整理,把我带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武侠世界”。

如今,《江湖·铁血银枪》这柄奇刃期待金铁的铮戎,期待噬血封喉,期待着名将的爱抚。

侠路 “我坚强,为一颗淡然之心”

“一个已在武侠道路上蹒跚了八年的残疾大学生”是李世丞对自己的描述。或许你不知道他自小残疾,拄拐而行,但他以他的坚强感动海大,用他的淡然笑看过往光辉,他说:“一切,都还在路上。”

 

它撑起的,是整片天

“什么是‘侠’?”面对笔者的这一问题,李世丞思考的时间有些长。武侠是他的挚爱,他不想太草率地下定义。“‘侠’是具有时代性的,应当把它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中,而不应笼统地以偏概全,”他举例说道,“就说洋务运动中的那些守旧大臣,极力阻扰维新变法,在今天人们看来他们的做法是愚蠢的,但在当时,难道他们是真心希望清朝的覆灭吗,显然不是!”说到最后,李世丞放慢了语速,“‘侠’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概念,但为了族群的利益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是‘侠’的本质。”

李世丞就是带着这个对“侠”的理解,坚强应对挫折、淡然面对荣誉。

李世丞没有考上本科,于是选择了在海大读专科。那些灰色的记忆,没有让他低头,走进大学,他做到了“独立”。他从不回避这个话题,因为他曾为自己宣誓:“我要过平常的生活,因为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他决定住校、参加军训,他说自己此前的十二年学生生涯中,从未离开过家人与同学的协助,但上大学后,他要抛开这些依靠,“用自己的双腿,走自己的路”。

当你看到他所取得的所有成绩时,你或许根本想不到他是残疾的,他以写武侠小说的方式让思想驰骋。而面对那些荣誉和光环,李世丞说:“我在进入大学后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反过来说,这些成绩其实是每一个大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争取到的。”

李世丞在大一时进入了“海之子”网站,并在大二下学期担任文学栏目的负责人。现在回想起当初艰苦的条件,他仍然会皱皱眉,“‘海之子’的同事们都身兼数职,我们‘郁郁文字’栏目一度人手短缺,为顶住栏目被撤下的压力,我们进行了纳新,”为了让新成员尽快能够独当一面,李世丞采取了近乎“铁腕”的管理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死规矩’,每人定时定量,我只关心结果,不重过程”。他将网站后台研究透彻,将上稿的步骤打印成单,人手一份,只要出了差错,他就会板起脸来,严厉地批评。但也正因采用了这样苛刻的方法,使“郁郁文字”栏目的作品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今,它成为“海之子”网站首屈一指的栏目,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而这背后的心酸,又有几人知晓?

但也不要因此就认为李世丞是个严肃无趣的人,其实在朋友圈里,他性格外向,人缘很广,被大家戏称为“大佬”。“也就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爱唠叨,总是说得很细致,”李世丞笑着说,“开始的时候大家挺怕我的,觉得我很严肃,后来则发现我这个人很随和,便把当初称我 ‘学长’ 的恭敬抛到脑后,改叫‘老大’,更有甚者,直接喊我‘哎’,哈哈……”说到最后李世丞不禁大笑起来。

仗义兄弟情

新作不断,工作繁忙,李世丞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周一到周五,随时叫我都行,但周末一概拒绝,我也得有自己的时间。”原来,在时间安排上,李世丞为自己留出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他由于复习方向的偏差耽误了数月时间,但他还是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并在研究生考试中通过了初试。目前他正在积极准备复试。

2001年《江湖·侠之道》的问世,到现在《江湖·铁血银枪》的点击狂潮,拄着双拐的李世丞已在武侠创作的道路上跋涉了整整8个年头,惊喜过、彷徨过、失落过,但他依旧前行,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如一地付出。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120万文字是对他最好的安慰,也是对他成绩最好的证明。

身体有些不便的李世丞或许没有走过很长的道路,但他对武侠的热爱,对侠义的执着,已让他神往到一亿光年外的世界,翱翔于一千年以后的天空。铁血银雨笑看过,为留侠道满乾坤

记者:阎逸群 李国飞 摄影:李国飞 部分照片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下一站海阔天空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