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日结束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方法成为热议的话题。与会者迫切地希望,尽快扭转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薄弱状况,让“以德育人”在农村不要成为一句空谈。
无论从人数还是难度来看,农村都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3亿多名未成年人,农村占多数,其中留守儿童即达5800万人。而长期以来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使得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直面临“三乏”难题,即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设施匮乏、队伍力量缺乏、精神文化产品贫乏。
近年来,我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在西部和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德育师资力量不足,活动场所几乎空白,电视少儿频道覆盖不到位,很多孩子一年到头看不到一部电影、读不到一本课外书。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相伴而生”的留守儿童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更让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新难题。
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是牵动亿万家庭的民心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四年多来,农村未成年人工作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如山东桓台等地依托农村中小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科普站等现有场所,配备必要的娱乐、科普和体育活动器材,建设“农村少年宫”,在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浙江等地在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在行政村成立“未成年人协会”;四川、山西、甘肃等地在农村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实行“留守孩子包保责任制”等。这些做法从改善基础条件或建设稳定的工作队伍着手,整合现有资源,既创新思路又符合农村实际,值得推广。
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承载着广大农村明天的希望。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既对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做好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突破。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