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07诺贝尔奖近日陆续揭晓 今日公布医学奖

作者:佚名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07-10-08

字体:

108,随着2007年度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公布,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季又将开始。截至1015,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将陆续揭晓。

 

    由于诺贝尔奖的保密工作到位,在任何一个奖项公布之前,媒体和公众都探不到评选委员会成员的口风,所以,对于奖项的各种猜测层出不穷,其中尤以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最受关注。

 

和平奖热门话题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将于1012在挪威的奥斯陆揭晓,单这一个奖项,就有181个竞争个体和机构,可谓竞争激烈。不过,媒体推测,由于遏制全球变暖是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大热主题,从事与此相关工作的竞争者得奖的可能性 最大。目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女环保主义者瓦特·克卢捷是最热门的获奖人选。早在今年2月,两名挪威议会议员就提名颁给戈尔诺贝尔和平奖。媒体猜测,2007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很有可能从他们两人中产生,或者由两人平分这个奖项。

 

    去年,戈尔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获得本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将全球变暖话题带入国际议程层面,唤起了全球尤其是美国人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且为戈尔赢得了更大的声誉。如果戈尔这次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将是第二位获奖的美国民主党人,第一位是前总统吉米·卡特(2002年获奖)。

 

    而因纽特人“北极圈会议组织”前主席瓦特·克卢捷发起的环保运动则引起了全球对北极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观察家称,气候变化对于世界和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如果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低于海平面的国家被淹没,或者出现大批环境难民,那么全球范围的人道主义努力就将功亏一篑。

 

    多年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拓宽了和平奖所涵盖的领域,过去诺贝尔和平奖一般只颁给那些致力于防止民族纷争和促进和解的人士,而现在人权、环境以及对抗贫困问题等,都被列入和平奖的范围内。所以,诺贝尔基金会把和平奖颁给关注气候变暖的环保人士,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此外,今年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也有可能颁给致力于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得奖机会大

 

    有媒体预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的科学类奖项也将由美国科学家占主导。去年,医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奖等科学类奖项全部被美国人所囊括。

 

    所有诺贝尔奖得主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一份获奖证书以及1000万瑞典克朗(折合153万美元)的奖金支票,奖金分享者最多不超过三位。

 

诺贝尔奖公布时间

 

    诺贝尔奖的惯例是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开始公布奖项,首个公布的奖项是生物/医学奖,之后陆续是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2007年度诺贝尔奖的具体公布时间如下:

 

    108 星期一 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109 星期二 诺贝尔物理奖

 

    1010 星期三 诺贝尔化学奖

 

    1011 星期四 诺贝尔文学奖

 

    1012 星期五 诺贝尔和平奖

 

    1015 星期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学奖热门人选:意大利小说家马格利思

 

    11日即将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诺贝尔奖项之一。瑞典的文学圈对于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将把奖项颁给一匹黑马还是文学界已经得到认可的重量级人物而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除了来自业界的预测之外,历年来在欧洲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风向标”的英国博彩公司“立博”目前已开出了获奖赔率。

 

    去年,“立博”曾成功预测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为文学奖得主。今年,“立博”把意大利小说家、随笔作家克劳迪奥·马格利思列为大热,为他开出51的赔率,首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的澳大利亚诗人莱斯·穆瑞和美国作家菲利浦·罗斯紧随其后。“立博”发言人称,博彩公司每年都有一群“诺贝尔专家”,紧密追踪报纸头条,根据往届颁奖礼上的致词,而得出本年度候选名单的“大势”。

 

    克劳迪奥·马格利思以研究德国和奥地利文学起家,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意大利国内颇有名气,他在1997年发表的《微型世界》已经有了中译本。

 

    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报》的文化版主编玛利亚·肖特尼厄斯说,由于其他文学奖项如英国布克奖的有力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有所下降,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谨慎挑选一个有说服力的得主。

 

    每年,瑞典文学院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都守口如瓶,而最终获奖得主经常出人意料,有些作家的名字甚至生僻得让文学研究者都要上网查资料。

 

    此外,近年来公众对于获奖者的“资格”问题也争议不断。譬如文学批评家至今仍在质疑,去年诺贝尔颁予帕慕克文学奖是“政治因素”作祟。

 

新闻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