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钩肩部次结构吊装就位,备受关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中最关键的项目──钢结构吊装工作全部完成,这是继8月31日钢结构主体结构成功合龙,9月17日钢结构顺利卸载后完成的又一重大工程节点目标,标志着国家体育场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全部完成,施工重点已转向膜结构、装饰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和室外工程施工。
国家体育场工程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以其新颖的设计理念和特殊的结构造型,成为目前国际关注度最高的奥运工程项目。钢结构工程是整个国家体育场工程中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大的关键项目,其造型呈双曲面马鞍形,东西向结构高度为68米,南北向结构高度为41米,钢结构最大跨度长轴333米,短轴297米,由24榀门式桁架围绕体育场内部碗状看台旋转而成,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构架,组成体育场整个的“鸟巢”造型。
在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吊装过程中,面临构件运输距离长、组拼安装难度大、高空焊接工作量大、吊装单元吨位重、起重位高、构件造型复杂且节点数量多、超大型吊装机械多等诸多前所未遇的困难。为此,工程方通过市场化运作,优选了国内最优秀的钢结构加工、吊装单位作为施工单位。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吊装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主结构吊装工作从2005年10月28日开始到2006年8月31日结束,次结构吊装工作从2006年9月17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
据了解,在设备资源方面,国家体育场现场拼装和安装共投入了50吨以上的吊车20台,其中包括一台600吨和一台800吨的巨型吊车。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优选、培训集中了900多名国内一流的高级焊工,在现场的焊工达300多名。在技术保障方面,聘请了9名国内知名的钢结构专家、教授,组成“鸟巢”钢结构施工智囊团,为确保工程安全、进度提供了可靠保证。
新闻来源:人民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