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小学生变成“玻璃人” 谁之过?

作者:王玉初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10-16

字体:

“几分钟的升旗活动,就有两三个学生晕倒,现在学生的体质大不如从前了!”日前,珠海市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这位副校长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好像很“脆弱”,跟“玻璃人”似的,一运动就会受伤,骨折很普遍。(1012日《珠江晚报》)

 

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已非个案。在今年81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说,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820日《新华网》)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年,而我们的中小学生却日渐变成“玻璃人”、“豆芽菜”,这又是谁之过呢?

 

其一,家教误区亟待纠正。现在,我们一些家长对待子女的运动、劳动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误区。当学校布置的学生劳动时,有不少家长前去代劳。若遇到什么事情,总是生怕孩子累着了,不让孩子动手。这不仅养成了孩子不爱劳动的习惯,也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没有适度的日常运动,便不可能永远健康……”家长若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健康,那就得放手让他们去锻炼,别只顾着让他们坐在书桌前念书,要知道,“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另外,家长对待子女的生活营养也存在不少误区,一味地让子女进补高热量的食物,极有可能失得其反。做好家长,最好能先学学青少年的营养知识。

 

其二,青少年的活动空间亟待扩展。当前,有些城市的确有设施很不错的少年宫、体育中心,但它们大多数是走市场化经营之路,收费甚高,许多青少年被挡在了门外。前不久,有人提出要将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这个主意虽好,但恐怕也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且其受众面也不会太大。要想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我们得先有个供孩子们嬉闹玩耍的地方。对此,政府部门当加大投入,多建一些公共活动场所(最好能免费)供青少年活动。

 

其三、学校体育课亟待升温。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可是,我们的一些学校过份追求升学率,把体育课、劳动课尽量缩减,或者挪作上其他课。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更需要加大体育成绩在各项考试中的比例,以促使各学校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不少中小学生变成了“玻璃人”,已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了,不然,“让下一代能茁壮成长”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文:王玉初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