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助力青年教师破解文科课程教学难题,推动教学模式数智化转型,2025年11月13日下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校教学支持中心,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多厅举办砺新教学工作坊。活动邀请学校教学支持中心副主任姜永玲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文科课程教学的数智化应用主题展开深度分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爽教授主持活动,9名青年教师现场参与交流。

活动伊始,刘爽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举办背景。她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教育新形势下,文科课程如何借助数智化工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此次联合教学支持中心举办工作坊,旨在通过专家分享与经验交流,为学院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助力教师开拓教学思路,推动文新类课程教学创新。
在主题分享环节,姜永玲教授以文新类课程的数智化教学转型为核心,聚焦AI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她首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核心技术基础与实现逻辑,随后分析了文新类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学生注意力分散、抽象概念难理解、实践资源有限等问题,并提出可通过数智化教学实现沉浸式情境还原、跨时空文本整合、个性化引导等解决方案。
本次活动重点展示了雨课堂在《新媒体营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通过构建知识图谱、部署海量知识库,搭配智能学伴、自动批改等工具,实现教学全流程智能化。活动还分享了AI提示词的使用原则,展示了生成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实操方法,包括快速生成PPT及教学设计表,以及通过生成播客、文学类场景图、视频、数字人等形式。多样化的资源生成方式让在场教师直观感受到数智化工具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
姜永玲教授强调,在AI推动大学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完成从“知识权威”到“能力导师”的角色转变,通过人机协作与终身学习优化知识传递的效率与效果。她特别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AI难以替代的核心能力,让数智化工具真正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在交流互动环节,在场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积极提问,围绕“数智化工具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路径”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此次砺新教学工作坊的举办,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提供了数智化教学的前沿理念与实操方法,有效拓宽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思路。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本次工作坊所学应用到后续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文新类课程数智化转型的有效路径,为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编辑:常顺
责任编辑:赵奚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