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 11月6日,应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教授、学院导师许博超教授联合邀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士、瑞典哥德堡大学Isaac Santos教授做客“未来海洋讲坛”,作了题为“Natural Ocean Alkalinity Enhancement via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海底地下水排放增强海洋碱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赵世彬老师主持,未来海洋学院学员和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在内的1.7万余人,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听取讲座。
Isaac Santos 教授介绍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捕获CO2对缓解大气温室效应的重要性,阐述了陆地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入海溶解后促进海洋捕获大气CO2的机制。他指出,海洋碱度循环过程极为复杂,在千年尺度上其可作为“气候调节器”:碱度输入通量增加时,碳酸盐补偿深度的下移使得海洋能够埋藏更多碳酸盐;当输入量等于埋藏量时,海洋碱度重新达到稳态,从而缓解大气温室效应。他强调了海底地下水排放(SGD)向近海海域持续贡献碱度通量的重要性,即SGD驱动地下含水层中由于风化作用而产生的碱度排放入海。在全球范围内,SGD贡献的碱度通量可能比河流更高。
在交流环节中,参会师生围绕“硅酸盐岩溶解过程如何调节海洋碱度”、“近岸海域的硫酸盐还原与碱度生成”、“SGD输送的碱度在近岸碳循环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本次讲座为理解全球变化下海洋碳循环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碳循环前沿领域的深入研究开拓了新方向。
文:姜靖 张润泽
编辑:马崑
责任编辑:赵奚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