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国恩先生,字泽承,江西省临川县人,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1931年至1936年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先后任中文系讲师和教授。
    2023-10-20489
  • 洪深此生与青岛的深缘,远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即便是在1914年发表的《青岛闻见录》,他已经仿佛有所预感的,用老成少年人故作苍老的回顾一生的口气说:“余至青岛,前后凡四次……而见闻所及,颇有可记录者……”
    2023-10-09369
  • “我们的学校——青岛大学,把身子的一半托在青山上,坐在石头楼的窗前,远处近处的红瓦绿树云影一样浮到人的眼前。海的波动的影子,海的健壮的呼吸,从一层层的绿色的树影中透过来,传过来。傍着校舍的一条条白线似的小径,可以引你到幽僻的山中,可以引你到‘第一公园’——花鸟的世界,自然的家。”
    2023-09-26860
  • 因史料的缺乏,私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历史并不清晰,也存在很多谬误,本文依据新发现的中外文史料,对此稽古发微,丰富历史。日本在青岛建立大学的博弈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由于忙于经济掠夺,只注重侨民教育,等功利的日本人认识到需要建立一所自己主导的大学,强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时,已经到了不得不归还青岛主权的前夕。1921年6月,青岛日本守备军司令部制订了《关于青岛大学建设的意见》,由陆军省呈交文部省、外务...
    2023-09-08637
  • 1930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在私立青岛大学和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成立,文学家、教育家杨振声任校长。上任伊始,杨振声聘任众多著名学者来校任教,一时间名流云集。在受聘的学者中有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沈从文、方令孺等,此外,还有留学日本的邓初(字仲存)。邓初是青大校医兼外文系日语讲师,妻子方素娣。邓氏家族与方氏家族皆是文化望族,尤其是方氏家族,梁实秋认为“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邓父和方父在游黄...
    2023-09-04737
  •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为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大和山东大学 (青岛时期),学校一直是青岛市高等教育的领军者,对于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谓相互交错,共融共生。海大的历史,与青岛的历史一脉相连,共同发展。清政府1891年在青岛驻军设防,青岛开始建置。海大的校址,最早就是清政府的驻军兵营。兵营后面就是今天的青岛山,德国人称为俾斯麦山,右侧就是八关山。德国占领青岛后,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
    2023-08-22556
  • 1978年,百废待兴,中国当代最不同寻常的纪年。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在北京,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在北京,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2023-07-14498
  • 偶尔穿过海大的老校区,经过那些老楼和大树,看看散立在草地上的几尊雕像,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看到了闻一多、王统照、沈从文等人迎面而来……在老校园的东北角,也就是大学路和红岛路的交汇处,有一栋德式风格的两层小楼,这就是“一多楼”。也就是当年闻一多在老山东大学教书时的故居。小楼前边的空地上,放置着一尊闻一多的花岗岩肖像雕塑,出自青岛雕塑家徐立忠之手。这栋小楼当然已经没有闻一多的任何踪迹,若不是空地上的闻...
    2023-06-20511
  • 引子1998年秋冬之交的一天(时间不记得了),我在鱼山校区图书馆前花园的路上,偶遇水产学院李爱杰教授。他不知从谁那里得知我正在编写学校《大事记》(1999年版),先是鼓励了几句,就提到水产学系发展不容易,经历了不少波折。他说了很多,但我印象深刻的是青岛解放前后水产学系到国立复旦大学借读一事。他说,由于这件事和当时形势搅合在一起,而被定性为一个政治事件,致使他和几个同事同学在几次政治运动中,作为一个历史问题...
    2023-05-16729
  • 2013年,海大图书馆大学四年最常去的地方当属图书馆了,这儿丰富的资源是本科教育给我的第一印象。当年,我们还享受不到选座系统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要想和你心仪的座位长相厮守,办法只有一个:抢!现在的学弟学妹很难想象当年图书馆抢座的盛况:即使是冬天,大家也会一大早爬起来,排队等开门。考试周期间,队伍甚至可以从大门口一直排到孔子像再绕三圈,这奇观还上了新闻。那一年,我还保留着高中日出而起、日落不息的精神,天天...
    2023-05-15500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