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座山,名为八关山。  山之南是碧波浩淼的黄海,其余三侧皆是风光旖旎的小山。譬如西边信号山上有邸,北边青岛山上有亭,东边小鱼山上有阁,而八关山上仅有一幢淡绿色的气象观测台,除此之外便是丛生的草木。临峰览胜,自有一番于芃芃中透出的洒脱之气。  山的西麓,是一座始建于1903年的新哥特式建筑群———俾斯麦军营。优美的花岗岩拱券、饰以小型罗马柱的外廊,以及山墙上品型排列的圆窗和镶嵌的鹰徽浮雕,使其在肃穆之中睥睨般地展示着淡淡的奢华。毫无疑问,于建筑而言它是美的;但于情感而言,它又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柔弱的内心,使之隐隐作痛。  不过还好,这座建筑的最初使命几经周折,终于在1924年得以逆转,齐鲁历史上第一...
    2022-01-25818
  •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创建于1924年8月。当时,直系要员高恩洪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在士绅刘子山、孙广钦等倡议和支持下,高恩洪选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所建俾斯麦兵营(现鱼山校区北半部分)为校址,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这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学校实行董事会制,高恩洪出任校长,聘任国内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为名誉董事。  1925年5月,直奉战争再起,直系败北,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学校校务受到严重影响。校董会推举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北伐战争结束后,北方局面较为稳定。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何思源、杨振声、赵太侔、杜...
    2022-01-252324
  • 20 世纪 70 年代末方宗熙(后排右)与胡愈之夫妇(前排)、叶圣陶(后排中)、陈此生(后排左)在北京原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副院长、海洋生物系主任方宗熙在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与遗传育种学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我国海洋生物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海洋生物遗传学和育种学奠基人”。方宗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教科书编写者。20 世纪 50 年代,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工作两年,主持编写中学生物教科书。这段经历,从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总编辑叶圣陶日记中可见一斑。1950 年冬,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的方宗熙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
    2022-01-25849
  • 山大广播站又名“山大之声”,始建于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校之初的 1951年。它的办公地点是水产馆前方石阶上面的一间不足四平方米的小木屋。此屋虽已拆除多年,但由此处传出的音波,似乎仍在广阔的校园中回荡。广播站最初是由物理系等几位爱好广播的同学自发组建起来的,也就是播唱片或学校通知之类。1952 年后,山大党委委托校团委、学生会加强了对广播站的领导,站长为学生会的一名执委,其他如采访、播音、机务人员等都由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如历史系学生乔幼梅(上世纪 80年代任山大副校长)曾担任广播站编辑部主任,生物系学生郑重(上世纪 80 年代任西安电影制片厂编剧)曾任广播站编辑、记者。广播站除了本身 30 人的工作班子,还在各院...
    2022-01-25669
  • 刊登作者父亲来信的校报“关于国家对毕业生分配的原则,我们坚决拥护,积极支持,一定协助学校教育好孩子,保证做到服从国家分配,叫到哪里就到哪里,不管到了哪里都要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决不辜负党和老师的培养教育……”40 年前的今天,1981 年 12 月 5 日,校报《山东海洋学院》登载了我父亲孙迎灼写给学校的家长来信。来信不长,通篇没有华丽词藻,没有豪言壮语,朴实的文字中充溢着他的家国情怀和他对党、国家与学校的感恩。现在读来,我还是感慨不已,感动不已。我来自鲁中农村。父亲是我们那个人口不到六百小村庄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党龄比我的年龄还要长。小时候听奶奶说,父亲少年时曾是村里的儿童团长。淮海...
    2022-01-24673
  • 1949年秋,何作霖先生等在泰山中天门,左起:赫祥安、张保民、何作霖、司幼东‍1949年秋,参加博山—莱芜矿产勘测的全体师生,后排左三为何作霖先生‍1949年8月,应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邀请,建制刚满三年的国立山大地质矿物学系部分师生参加了山东矿产勘测计划。包括系主任何作霖先生在内的14名师生组成一队,承担了博山—莱芜之间1200余平方公里区域的矿产调查任务。9月10日,师生一行抵达博山矿区,勘测工作开始。整个矿区一片灰黑色调,房屋低矮,街道狭窄,一刮风,就飘起一阵灰尘。大家毫不在意,认为国家任务与野外实习结合起来一举两得,虽然辛苦,但收获会胜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路有解放军官兵随行保护、押运行李并负责食宿。战士们押着...
    2022-01-241596
  • 1937年7月7日,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抵御外侮的斗争中,闪现着许多中国海大人的身影,他们有的携笔从戎奔赴抗战一线,杀敌立功;有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前线抗战服务;有的从事思政宣传工作,动员广大人民奋起抗战。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其中三位中国海洋大学学生的抗战故事。王彬华在青岛观象台工作时照片(图片来源《百年青岛气象》)王彬华:抗日战场上的气象老兵在中国乃至世界海洋气象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他就是中国海洋气象学的开创者、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王彬华教授。众人皆知,他是著名的海洋气象学家、世界海雾研究的权威,却不知他还有另一个身份——...
    2022-01-246487
  • 2014年4月10日上午9点,鱼山校区胜利楼前迎来了12位年迈的老者,他们或白发苍苍,或听力下降,或行动不便……但这些都难掩老友相见的激动心情,握握手、拍拍肩、聊聊天,问候现在,回忆过去。50年前,因为一条船他们走到一起;50年后,他们再聚首,依然情谊不改,深如海。他们都曾共事于一个特殊的集体——“东方红”海洋实习调查船专业队。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东方红”海洋实习调查船1959年3月,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不断变迁的鱼山路5号,又发展成为了山东海洋学院。当时,以赫崇本为首的科学家就提出了建造海洋实习调查船的构想,在校工作的苏联专家列昂诺夫也积极呼吁此事。在副院长侯连三、教务长赫崇本等...
    2022-01-246056
  •   藏书印是文献的官、私收藏者,出于不同目的,在文献上以钤印的方式所做的各种标记,是研究中国历史文献承继传播、藏书事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证据之一。我校图书馆现藏有古籍一万余册,在古籍普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分有关我校发展历史及校史人物的藏书印,现介绍如下:  我校在1932-1951年为国立山东大学时期,图书馆藏书中,所钤国立山东大学时期的馆藏印有两种:“国立山东大学图书馆藏”“国立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书”。  1951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设在济南的华东大学与设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合并。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之际,又将齐鲁大学文科并入山东大学。1946年1月,青岛医学专门学校(俗称东亚医专,前身是1939年日本人及海...
    2022-01-231253
  •   在校史上,1929年6月蔡元培建议将筹备中的国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青岛大学,是蔡元培与海大园发生关联的一个重要节点。实际上,蔡元培与私立青岛大学的创办者高恩洪在北洋政府内就有过命运的交集,只是这些交集隐现在混乱的军阀统治时代,不易发现,但追溯他们之间的渊源,可以更好地理解在这座校园九十年的风雨路程中,那些影响过时代和受时代影响的人和事之种种,使人更接近历史存在的真实。  在清末民初的公共舞台上,高恩洪多以政府官员身份出现,特别是在直系统治中国的北洋政府政治舞台上,打着吴佩孚亲信的烙印,他的命运因吴而沉浮。在漫长而灰色的政治生涯中,创办私立青岛大学使他的一生闪现出了思想的熠熠光辉。  高恩洪是山东...
    2022-01-23917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