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1月10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第七期开学典礼在崂山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崂山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朝晖、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出席典礼,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甘波澜主持典礼。

吴立新院士致辞
吴立新院士在致辞中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在思政教学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及“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要求。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深入剖析了前沿领域的科技挑战,指出,现代海洋科学高度交叉,已远超越传统范畴,未来海洋学院作为海洋领域引领型人才培养新高地,亟需培养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优秀海洋人才。最后,他寄语未来海洋学院全体学员,深刻理解肩上承担的时代使命与重任,并践行“CTD”精神:永葆好奇心(Curiosity),好奇心是原始创新的源泉;坚持脚踏实地(Take action),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胸怀蓝色梦想(Dream),将个人理想融入海洋强国伟业,努力成长为引领国家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陈朝晖院长致辞
陈朝晖在致辞中指出,未来海洋学院自创立以来,始终以培养海洋领域引领型创新人才为核心使命,其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与革新性做法在国内高校中独具引领性。在国家加快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的战略背景下,学院已取得显著育人成效,首期学员顺利毕业,并在博士生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他勉励新学员珍惜学院提供的国际一流课程、科研训练与国际交流平台,胸怀创新活水,挥洒勤奋汗水,秉持“量变引发质变”的科研信念,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未来几年实现内涵式成长,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李建平院长致辞
李建平首先代表学院向新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一周年,学院紧密围绕回信精神、聚焦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在引领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打造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学院持续深化“3+1+N”本研无缝衔接培养模式、设立“未来海洋—复杂性科学奖助学金”、教学成果持续突破;2025年生源质量再创新高,学科覆盖拓展至9个一级学科、20个专业,大海洋交叉培养格局全面形成。以绿色荧光蛋白发现历程中的科研案例,勉励同学们践行“CTD”精神,在科研道路上善问笃行,成为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海洋科技人才。
导师代表、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庄光超教授指出研究生阶段的核心是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创造者”转变。他勉励同学们主动完成角色转换,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完成作业”转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围绕学术成长,他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坚持学术理想,守住学术底线;二要培养创新思维,勇于面向真问题;三要拥抱合作与开放,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院学员代表李学垠分享了在院学习经历和成长感悟。未来海洋学院高水平的交叉研究平台为其前沿科学问题的探索提供了关键支撑,培养了学科交叉研究技能,在今年6月与7月先后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GRL上发表论文2篇。他勉励同学们珍惜时间、奋发有为,不负学校和学院老师们的期待,努力成长为胸怀蓝色梦想、担当时代重任的引领型海洋人才。
第七期新学员代表宫睿泽表达了站在新起点的深刻思考,立志以实际行动回答“海洋何为、青年何往”的时代之问。她将在未来海洋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平台上站稳行远,既仰望星空,关注全球海洋治理的前沿动态;也脚踏实地,在每一次研讨、每一场报告、每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中夯实根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涵养格局、锤炼科研本领。

新学员宣誓
典礼现场,誓言铿锵,目光坚定。全体新学员在领导、老师的共同见证下,在院旗前庄严宣誓,立志秉承院训精神,争做科学精神的传承者与谋海济国的践行者。

吴立新(左一)、李建平(右一)为学员赠书
在院长赠书环节,吴立新院士和李建平院长向每位学员赠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和《改变世界的非凡发现:诺贝尔奖得主文集》,勉励学员们努力学习,坚持进步,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合影
通讯员:李璐
编辑:马崑
责任编辑:赵奚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