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1月6日至8日,“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年会暨海洋科技成果高质量出版与传播论坛”在厦门举办。本次年会作为厦门国际海洋周“2025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海洋科技与工程分会暨永续海洋论坛”的平行分论坛之一,以“产学共联·汇智共进·聚力共赢——海洋科技期刊促进海洋科技成果高质量出版与传播”为主题。来自全国22所高校、研究所的50余名期刊界代表及高校教师参加会议。年会由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

11月6日晚,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讨论联盟理事会工作情况、增选副理事长、理事和明年工作安排等事宜。理事会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社长杨立敏主持。
11月7日上午,全体与会人员参加了“2025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海洋科技与工程分会暨永续海洋论坛”开幕式。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长、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在主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主论坛开幕式结束后,年会分论坛正式开幕,杨立敏致辞并为新聘任的副理事长王建升颁发聘书。出席论坛嘉宾为新加盟理事颁发聘书。

11月7日下午,王厚杰出席分论坛并讲话。他指出,国家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联盟要发挥海洋强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库功能;发挥带动学科发展,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强人才培养的加速器功能;发挥向世界讲好学术故事、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金话筒”功能。他对涉海类学术期刊联盟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为牵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二是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加强联盟内学术期刊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三是坚持全球视野,参与全球竞争,做强做大,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论坛设置了专题报告环节,由“卓越之路”“编委之声”“群山之石”“科普之光”四个板块组成。在“卓越之路”版块,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海洋学报》编辑部主任屠强、上海海洋大学《渔业学报(英文)》编辑部主任刘艳、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英文)》编辑部主任陈呈超、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非分享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海洋类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集群化平台建设情况及海洋领域中英文期刊的发展动态。在“编委之声”板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杨官品教授、经济学院赵昕教授和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刘志宇教授、曹知勉教授围绕学者办刊的初衷与情怀、期刊主编及编委在学术规范与质量把关中的作用、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等话题开展了现场交流。
在“群山之石”“科普之光”两大板块,《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王明舜、江苏海洋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于雪梅、《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编审马建华就优秀专栏建设、数字融合发展等出版与传播经验作专题报告;《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辑江睿从话语、内容、形式三方面介绍了科技论文科普转化的生产策略,以及依托传播矩阵和官媒合作的传播策略;厦门大学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副主任游伟伟分享了在创新科学传播方式、培养新型科普人才和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做法。
年会闭幕式进行了联盟会徽交接仪式,2026年联盟年会承办方江苏海洋大学从厦门大学接过了联盟会徽。
文:陈呈超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刘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