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 10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海洋公共管理论坛(2025)在青岛举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欧名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张雷,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旭,崂山实验室主任助理潘克厚,中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孙云潭,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雪鹏等出席会议。

王雪鹏(左)、欧名豪(中)、孙云潭分别致辞
王雪鹏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本次论坛围绕“陆海统筹下深入推动海洋治理现代化转型”主题,就优化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以及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讨,对着力打造学科发展高地,培养优秀海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研讨碰撞思想、启迪智慧,为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欧名豪教授表示,海洋公共管理融合了公共管理学、海洋科学、法学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推动海洋治理现代化的交叉性、关键性领域。期待本次论坛通过学界与实务界的智慧碰撞,为推动我国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政策参考。
孙云潭介绍了青岛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着力构建和完善“五大体系”,不断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经验。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将国内外先进的海洋公共管理理念、成功模式与最佳实践,系统深入地融入海洋事业全过程各领域,与各界携手打造可复制的“青岛方案”,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
在主旨报告第一环节,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张雷教授、崂山实验室二级研究员潘克厚、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全永波教授、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姜秀敏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王琪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从评审评估看公共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中国海外运营港口的风险问题与对策》《创新驱动深海发展战略浅思》《海洋生态环境跨界治理的法典化表达》《竞合时代中国海洋安全的战略评估与路径选择》《全球海洋治理:基本问题与中国参与》的报告,系统探讨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情况,深入分析了海洋公共管理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主旨报告第二环节,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崔旺来教授、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刘洋教授、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晋洪涛教授、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杜军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印红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当代中国治理的海洋管理多重结构和功能联动机制》《蓝色金融对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我国甲壳类水产品进口需求弹性分析及政策建议》《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管理研究特色暨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生态—行政”复合治理单元何以推进陆海统筹》的报告,从不同角度对海洋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进行了阐释。
本次论坛设置了三个平行分论坛,与会师生围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海洋资源管理与科技政策以及海洋管理与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成果汇报与学术互动,并就新时代背景下海洋公共管理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展开广泛讨论,涉及海岛渔旅融合、海上牧场、浒苔治理、海岛生态保护、海洋治理人才培养及海洋治理政策评估等诸多热点问题。
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海洋公共管理论坛组委会主席王琪教授将论坛旗帜交接给下一届论坛主办方代表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全永波教授,并对经过论坛认真评审出的10篇优秀论文并予以表彰。
本次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经略海洋研究基地、青岛市公共管理研究会、中国海洋大学MPA教育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及《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理论探索》《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研究》《行政论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杂志社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参加论坛。
文:李豪豪

合影
编辑:刘莅
责任编辑:刘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