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海大

中国海洋大学在全球海洋生物入侵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刘春龙来源:水产学院发布时间:2025-08-29

字体:

本站讯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刘春龙教授在全球海洋生物入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Dynamic Environmental Niches of Marine Invasive Species Over 200 Years”(海洋入侵物种在200多年中的环境生态位动态)和“Understanding biological invasions through the lens of environmental niches”(从环境生态位的视角来理解生物入侵)为题,分别发表在自然指数期刊Ecology Letters和国际权威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环境生态位是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概念,对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入侵生物的生态位研究多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而且没有框架能够整合不同的生态和进化因子对物种入侵成功的影响,限制了对生物入侵成功机制的认知。

图1.入侵物种的环境生态位在二维环境空间中的解构,被划分为缺失部(U),稳定部(S)和扩张部(E)。

为填补这一空缺,研究首先基于全球778个海洋物种在200多年的入侵记录,量化了物种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的动态。研究发现,即使过去了两个世纪,海洋物种在入侵地仍然没有占据其在原产地的大部分生态位空间,揭示了海洋物种有限的入侵扩张能力。不过,海洋物种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生态位空间的重叠程度随入侵时间呈增加趋势,表明入侵越久的物种更易占据其在原产地的环境空间。

图2. 在二维环境空间中量化多个生态位属性的示意图。(A)地理空间;(B)环境空间。

基于以上成果,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环境生态位理论的生物入侵研究的统一框架。将生态位的不同维度与物种/种群在环境空间的表现相结合,揭示了生态位框架在理解外来种入侵成功和影响方面的广阔前景,证实了生态位框架整合其他因子的灵活性。该框架有助于整合不同生物类群和生态系统的入侵模式,辅助海洋生物入侵的管理。

刘春龙教授在福建沿海调查外来美国红鱼的养殖和逃逸情况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为两项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刘春龙教授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等项目资助。合作单位包括麦吉尔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巴黎萨克雷大学、莱布尼茨淡水生态和内陆渔业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等。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阮泽立对研究内容有重要贡献。

通讯员:刘春龙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11/ele.70164

          https://doi.org/10.1016/j.tree.2025.01.006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刘莅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