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向海图强,数字化技术捕捞蓝色梦想——学校“观海听涛”长海实践队“三下乡”实践活动落幕

作者:常馨洁 郭雅婧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7-15

字体:

本站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争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海大学子,76日,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探寻数字化技术赋能长海县渔业发展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开展实践活动,探索海鲜养殖、捕捞与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调研数字技术在其中的使用情况,针对不足之处探讨了解决措施与未来展望。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海县是海岛县,渔业作为县内支柱产业,渔业经济占比全县经济90%以上。探究渔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潮起长海,政策领航探新路

77日,在长海县共青团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长海县政府和长海县海洋发展局参观学习。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政府对于当地渔业相关工作的部署以及数字化技术在便利渔民、助力渔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双方共同探讨了长海县渔业发展未来图景。

  长海县海洋发展局与实践队开展座谈会交流

海洋发展局方面表示,目前渔业养殖中数字化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大部分渔民仍然“靠天吃饭”,加工技术单一,产品同质化,难以开拓市场。未来长海县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渔业数字化发展,实现养殖可视化;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养殖品种更新换代;与高校紧密合作,开发水下机器人,实现采捕智能化机械化;优化水产品加工技术,加强品牌建设,扩大销售规模。

二、耕海牧渔,企业实践展宏图

  在交流中,队员们发现海洋发展局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海洋牧场建设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因此,78日上午,实践队继续前往耀扬和金茂国家级海洋牧场,参观生产基地,探索从海参养殖、海参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全套产业链。

紧接着,实践队前往珠圈水星冷库,参观生产车间,并探究了扇贝产品的生产过程。经理介绍说:“在目前的生产中,部分工序仍需依赖人工操作,智能化程度不高。”未来企业仍需加大力度推行数字技术,促进加工流程机械化,如使用扇贝分级机进行分选,满足不同加工需求,拓展产品丰富度,借以打开销售渠道。

  加工车间内工人处理扇贝

、百舸争流,高校科研攀高峰

79日,为进一步探究数字渔业技术目前的发展与应用,实践队来到大连海洋大学,与海洋相关专业的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在海洋牧场实验室,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系列目前研发的智能技术:一款采用环保材料3D打印技术制作的人工鱼礁,可循环利用,但还处于测试阶段,未大规模普及使用;一款“致海宝”智能监测仪,它可以将海水养殖数据,如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H值实时传送到陆地,帮助渔民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控养殖环境,实现养殖自动化。但该设备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海上天气不稳定,数据回收效率低,因此时效性较差。未来学校仍将继续改进设备,提升监测效果。 

 研究人员向实践队展示红鳍东方鲀

通过实践,队员们在探索中领会了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也感悟到数字技术在渔业转型中具有的潜力,将会通过自身所学,进一步探索海洋渔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队员们录制了科普讲解视频,制作了渔业养殖相关推送,在公开平台上发表,希望扩大影响力,帮助宣传长海县渔业发展。

 合影

文:常馨洁 郭雅婧 图:房宇轩 康传彬


编辑:康传彬

责任编辑:张慧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