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协办的2025中国教学学术国际会议暨第七届中国高校教学学术年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教学学术共同体:深化与创新”(SoTL Community: Advancement and Innovation),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1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计380余位参会者,就大学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学科特色的教学学术创新、全球视野下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新视野及数智化背景下的教学学术新探索等议题开展了学术研讨。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刘勇指出,本次国际会议聚焦时代变革下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如何通过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推动育人模式的深层变革与创新突破。在当前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教学学术共同体肩负着三大重要使命:一是拥抱智能革命,重塑育人范式;二是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融合创新;三是拓宽全球视野,促进文明互鉴。刘勇表示,中国教学学术国际会议是学校积极融入全球教育发展潮流,推动国际交流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也为促进我国高校教学学术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有益平台与探索路径,将有助于在高等教育发展新领域贡献中国智慧,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创新生态以及推动教学学术的全球对话与成果输出。
国际教学学术学会(ISSOTL)亚太区副主席Andrea Dodo-Balu到会致辞并以“共建国际教学学术社区:应对包容性和国际化的挑战”为题作大会报告。她表示,以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在教学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促进了教学学术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推进,已成为区域教学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关键推动者与示范引领者。
学校人事处处长毛相朝主持开幕式。在大会报告环节,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北京大学汪琼教授、香港中文大学Timothy TEO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陈小华总监、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休教授Dilly FUNG、北京理工大学庞海芍研究员、美国雪城大学马颖毅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刘美娜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王振友副校长、中国海洋大学王竹泉教授和王垒教授等就相关主题做了主旨报告。大会还特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王小梅、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学术委员会董玉琦等主持大会报告与专题活动。
会议主旨报告人
会议闭幕环节,本届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作了题为“智能教育形态下的教学范式变革”的大会报告并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数字时代下教育正在走向新形态、新范式,呈现多元、泛在、智能等特点。教学范式变革是智能教育的核心,需实现从农业时代的因材施教、工业时代的班级教学到数字时代规模化个性化学习的转变。他认为,本次会议的学者充分展示了教学学术积淀已久的研究,彰显了教学学术需要专业化的迫切现实。
与会学者通过13场大会报告、11场分论坛、13篇海报展示、125篇会议论文开展了交流,101位师生作了交流分享。由主办与协办高校联合开设的5场前置工作坊围绕SoTL理论规范与方法、AI教学智能体创建应用以及AI辅助教学学术研究等主题展开,吸引了近200位教师参加。
本次会议参会人数较多,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比较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大学教育科学》等杂志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秋叶集团等单位的鼎力相助。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会议,30余位师生在会上分享学术成果,彰显了学校历来对教学创新与研究的重视,集中呈现了教学智慧。来自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教育系的18位研究生志愿者参与了会务服务。下一步,中国教学学术国际会议将持续汇聚全球智慧,服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学研究的本土创新与国际交流,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全球教学学术生态。
通讯员:张银 宋文红 姜永玲 赵宗金
合影
编辑:冯文波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