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开展“红源蓝擎”行动,培育堪当重任的新商科拔尖人才

作者:乔宝刚 胡永春来源: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5-21

字体: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建校100周年时的重要回信精神,在学校“5135”发展战略和“蓝色梦想宏才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在学校学生思政工作“623”工程的指导下,聚焦新商科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红源蓝擎”行动,以红色铸魂为原点,以蓝色拔尖人才培养为引擎,构建新商科“守正创新”的知行体系,努力培养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思政引领力”概念,彰显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属性。站在建校百年新起点上,全体师生把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体推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研究阐释。开展“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大讨论、“矢志蓝色梦想,勇担青春使命”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等活动,体系化深入宣传阐释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引领全体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红色铸魂、坚持蓝色筑梦。学院强化政治引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全体师生践行“勇立潮头、谋海济国”的海大精神,高效率配置研究资源、高水准开展研究工作,有力推进将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强化政治引领,坚持红色铸魂、蓝色筑梦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开展“星火燎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工程,探索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扎实推进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红旗智援博士团高质量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产学研转化为手段、以青年志愿实践为路径、以红色文化宣讲为传播载体,深化“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学生赤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和乡村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学习管理知识,深化助力经济发展和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的志向。

  三、强化使命担当,推进专业学习、创新实践

  学院以“学研赛战”思专创融合育人模式贯通专业知识教育、科研专业实践、赛事竞技提升、项目实战落地全过程育人路径,以“管理+海洋”方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海洋素养和战略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依托各系所中心协同企业建成“践商研学”专业赛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指导共建育人载体。与海尔集团联合共建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建成POKE空间(创新创业模拟实训中心),成立POKE研习社服务全校学生,以项目制方式实现跨学科、跨学历创新人才交融互动,形成进阶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成立新苗工作室,落地本科生导师制,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和新商科人才培养,师生团队屡获教育部A类竞赛国家级奖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强化育人合力,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学院探索构建大思政牵引、全链条育人工作格局,以科教产协同、教研育一体为思路统筹推进,融通专业教育、贯通培养环节、联通各方资源,加强协同育人效应。教师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政府、企业等委托咨询和服务项目,将企业痛难点转化为教学案例库,构建产学研用深度互嵌的新范式。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打造“书香满屋”特色品牌,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依托耕读茶舍空间,开设“茶田里的生命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团队完成制定《绿春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选派研究生前往乡村挂职锻炼,强电商、树品牌推动产业发展。加强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双核驱动·三谱联动”将生涯教育全链条数智化,把培育人工智能素养作为新商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百年新征程上,管理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汲取思想伟力、踔厉奋发有为,以“红源蓝擎”行动提升思政引领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海洋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商学院努力奋进。

新闻链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开展“红源蓝擎”行动,培育堪当重任的新商科拔尖人才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李华昌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