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29日,“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碳浪归舟——船机协同的海草床高效植株移植机器人”入选参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学校展位前详细听取了项目负责人、2021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苗涪伦同学的汇报,并对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吴岩副部长(右二)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
“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2025年度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成长,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共118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全面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创新实践成果,生动展现大学生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强国之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乐章。学校参展项目“碳浪归舟——船机协同的海草床高效植株移植机器人”前期在全国范围内与兄弟高校研究生项目、本科生项目同台竞争,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展,充分展示了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学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改革,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投身创新实践,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通讯员:李方圆
“碳浪归舟”项目展位
参展师生代表合影
附:“碳浪归舟——船机协同的海草床高效植株移植机器人”项目简介
海草床是全球最重要的碳库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海草床退化严重,超过三分之一的海草床已完全消失,修复养护一万亩面积的海草床可以减少二十万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为落实“双碳”政策、聚力解决海洋生态修复难题,“碳浪归舟——船机协同的海草床高效植株移植机器人”项目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立项,项目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本科生团队自主成功研制出一款船机协同海草床植株移植机器人。该机器人由储苗船与水下种植机两大系统组成,创新性运用麻绳夹系法,通过输苗机构将储苗船上的大量苗绳输送到海底,由水下种植机将苗绳埋入海底土壤;同时融合光学识别与姿态共享技术,实现了模式可调的船机协同作业。
该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最高奖2项、次高奖3项,山东卫视对本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项目成员合照:贺子言、苗涪伦、何昌洪、彭兰睎、李祖乐、蔡昕瑞(从左至右)
指导老师:宋大雷、张沛东
项目成员:
苗涪伦 通信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负责人)
彭兰睎 通信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
李祖乐 通信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
贺子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本科生
何昌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本科生
蔡昕瑞 工业设计专业2021级本科生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