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先后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强国建设作为使命担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围绕“四聚焦四深化”,打造系列党建工作品牌,为新时代海洋治理人才培养、为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教育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积极贡献海大力量。
一、聚焦党建领航,深化打造“时代先声”宣讲品牌
师生联建共建常态化。实施新时代蓝色梦想思想引领计划,以“有组织教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进课堂,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胸怀蓝色梦想 堪当时代重任”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兄弟高校、兄弟院系开展共学共建活动。支部书记主讲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入选山东省高校优秀党课,录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被全国高校思政网转载刊发。
党支部以“有组织教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进课堂
校地联建共建长效化。举办“时代先声”大讲堂,形成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高地。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通过学术讲座、圆桌会议、专题直播等形式,支部成员为山东、新疆、云南等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等主题理论宣讲活动50余次,为“一带一路”援外班外籍官员等开展“中国之治”等各类专题讲座10余场,形成校地共建的长效机制。
党支部书记弓联兵为“一带一路”援外班外籍官员开展专题讲座
支部联建共建品牌化。强化组织互联、资源互通、经验互鉴、发展互促,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联合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交流会,为学校法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介绍党支部建设经验,带动学院行政管理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引领示范基层党支部持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相关工作特色案例收录于《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精选(第三辑)》,工作案例《高校基层党建“三三三”工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获评青岛市“2023年度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成果”。
二、聚焦强国建设,深化打造“红心蓝海”思政品牌
始终坚持培养模式的“海大特色”。秉承“思政寓于课程”理念,党支部开创“红色思政+蓝色海洋”的专业型、通识型和特色型课程思政示范课,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新生态。以“蓝色梦想教育”为核心,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持续打造“红心蓝海”特色思政教育品牌。党支部所在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党员教师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深入推动海洋元素融入课程思政体系。
始终展现干部培训的“海大水平”。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卓越领导力”宣讲团,建设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培训高地。支部党员为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多个地市以及青岛市多个部门举办干部教育培训近100期。立足服务乡村振兴,为新疆麦盖提县提供干部培训7次,受众6100余人次;为绿春县党政干部、中小学教师提供专题培训近10次,受众1000余人次,为提升地方干部能力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党支部书记弓联兵为地方基层党员干部开设专题讲座
三、聚焦立德树人,深化打造“卓越筑梦”实践品牌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党支部充分发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优势,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创办实施“悦享读书会”(已举办48期)、“储英研究生学术沙龙”(已举办69期)等系列育人机制,连续10年开展“极地问题研究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组织年度“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本科生升学率连续多年超过50%,位居全校前列。重点打造和推进“海洋政治”“极地治理”两个特色科研团队,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连续合作举办13届中俄北极论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北极夏令营,拓展国际人才培养途径。
举办极地问题研究夏令营
社会实践指导成果丰硕。党支部强化“有组织实践”,依托校友资源,与青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单位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教授博士工作站等,远赴西藏、新疆等地举行年度大学生实习实训启动仪式,近1/3专业学生深入拉萨、乌鲁木齐、绿春等50多地开展基层调研。完善高层次校内外育人平台,支部党员担任“挑战杯”、“三下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斩获国家级、省级等各项荣誉称号100余项,支部党员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山东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系列荣誉称号30余项。
学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党支部建立委员联系学生党支部和党员指导学生工作机制。政治学系学生集体获得校级先进团支部、红旗团支部、优秀研究生群体、先进班集体标兵等集体荣誉10余项,学生个人获山东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学校优秀学生标兵、杰出学生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奖励近20人次,涌现出回到阿坝只想“为家乡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四川姑娘陈燕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四、聚焦“国之大者”,深化打造“深蓝策研”服务品牌
高水平开展科学研究。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支部党员在海洋强国、极地治理、基层治理等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项目30余项,在《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期刊发表阐释党的理论研究成果50余篇,出版《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海洋政治概论》等专著2部,支部成员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原创性、引领性的海洋人文社科重要成果持续涌现。
高标准进行社会服务。立足服务乡村振兴,与滨州市无棣县、潍坊市安丘市、烟台市招远市等地以及崂山区中韩街道、金家岭街道、沙子口街道等街道社区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协助中韩街道共同推进“三区联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成立“小政”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为老、为小”志愿服务活动,注册志愿者数量达470余名。通过咨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重要内容的党建共建合作模式。
党支部书记弓联兵作为代表参加“三区联动”深度融合发展共同体理事单位授牌仪式
高质量提供咨政建言。立足主责主业,支部成员在海洋治理、国家安全、社会风险防控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其中,10余篇咨政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20余份报告被《人民日报·内部参阅》等省部级单位采纳。围绕国家认同、统一战线、国家治理等政治议题撰写调研报告,多次获评山东省优秀理论研究成果等。围绕南海法律问题、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以及北极治理等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China Daily等多家国家级媒体采访,积极为国家战略和海洋权益发出海大声音。
未来,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实施新时代蓝色梦想计划,立足学科专业特色,深耕海洋治理研究,厚植学生海洋情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勇担使命、勇攀高峰,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如山厚望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弓联兵 宁如雪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