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3月27日,教学支持中心、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联合举办“智能升级,何以为师——做善用人工智能的智慧型教师”主题教师发展活动。本次活动由学校教学促进专家、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陈凯泉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应邀作主旨报告,从前沿视角剖析AI时代教师发展新命题。
胡小勇教授结合国内外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的重构作用。他指出,生成式AI(如ChatGPT、Sora、DeepSeek)的普及正在重塑教学场景,教师面临“技术能力断层”“评价体系崩塌”“伦理困境加剧”等八大挑战,但教育的本质仍在于培育“有温度的数字公民”。
胡小勇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教育的时代,教师守护人类独特精神品格的关键不在于抵制技术,而在于通过有意识的教学设计,将人类特质培育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实践,这需要构建人文内核+技术外延的协同框架,通过重构教学场景、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评估体系、重塑师生关系、教师自我进化、技术工具改造等系统化实施。
胡小勇教授指出,帮助教师为智能时代做准备,培养智能时代的优秀老师是当前教师发展急迫的工作之一。面向教师个体,应努力提升学科素养+信息素养双核融合能力,面向教师群体,应实现规模化的素养升级,以养成思维理论、提升理论知识、掌握方法技能、做好科学研究为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理论内涵。胡小勇教授还介绍了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教研室项目研究理念与核心内容,分享了一些理论研究资料、图书和研修活动信息。
基础教学中心、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院系近70名师生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教师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策略。
通讯员:常顺
编辑:常顺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