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荟萃

【大众日报】红色实践课堂赋能产业振兴!中国海大管理学院推出《专业社会实践导论》课程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卢宇 刘笑笑 王晓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25-04-14

字体:

  “巍巍蒙山高,滔滔沂水长,我们永远跟着共产党……”从孟良崮战役的壮烈悲歌到岱崮地貌的雄浑壮美,沂蒙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熠熠生辉,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密码。如今,沂蒙山早已褪去战火伤痕,化身为“北方水城”的生态典范,蒙山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前的荒芜跃升至98%,昔日的“团瓢”土屋被现代化楼宇取代,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些变迁,正是理论与实践交织的鲜活样本,也是我们探寻社会发展脉络的起点。
  202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这一重要指示为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工作锚定了清晰方向。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积极响应教育强国战略号召,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与人才资源,推出《专业社会实践导论》课程。多年来,管理学院持续组织师生赴沂蒙老区、冀鲁边区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将专业实践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实践育人+红色铸魂”的协同育人模式,开展产业帮扶、红色文旅调研、教育宣讲等实践活动,助力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学校依托师生团队强大的科研力量,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攻关与产业规划,推进当地蜜桃产业帮扶,以特色项目带动致富;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做中学”,将课堂搬到实践一线;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专业社会实践导论》课程校内课堂  (李长顺、张启迪  摄)

  “通过先修商科课程做好“理论学习”准备,社会调查方法模块提供“专业调研”指导,精益创业理论为“双创赛事”与“实战落地”提供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坚定信念,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可持续的行动力。”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金天宇表示,这种三维联动模式有效破解理论与实践“两张皮”难题,既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又能通过实战调研精准对接社会痛点,切实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懂理论善实践的新时代商科人才提供了必要路径。
  本研实地实践,提升专业素养。选修此课的本研学生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在岱崮镇开展“红旗智援”电商助农、农文旅融合研究、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农产品市场与品牌建设研究、农业技术应用与生产经营模式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农村基层治理与农业发展研究等八项专题调研,获取珍贵一手资料并形成可行性报告。调研成果不仅为岱崮镇蜜桃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更展现了管理学院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探索,为其他地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用脚步丈量田野,以热忱回应山河。当我跟随专业社会实践课程队伍走进沂蒙山区,才真正读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意。”2024级农业管理专业研究生金恩正在《专业社会实践导论》课程总结中写道。

中国海洋大学省派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燕窝村第一书记贾林讲述燕窝村生态发展现状(李长顺、张启迪 摄)

  校企地协同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课程在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与蒙阴县岱崮镇共建“乡村振兴小院”,搭建学生实训平台,形成“高校+企业+地方”协同育人机制。此次小院的设立,将进一步整合“博士智援”高校联盟的资源力量,为燕窝村提供精准滴灌帮扶;以“战”培优,引领学生深入燕窝村调研实践,培养学生对于时代性、现实性问题的专业洞察、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燕窝村坐拥沂蒙山区独特的崮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不便、配套薄弱、业态单一等问题,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基础设施短板、资源开发粗放和季节性制约更是成为阻碍燕窝村发展的三大瓶颈,限制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同学们精准把脉,直击发展痛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与规划。得到了金葵农业、燕窝村各方领导的高度认可。他们对同学们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热忱予以充分肯定。各方领导表示,希望在后续的“校企地”对接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合作,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利用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校企地三方将继续紧密合作,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转化,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乡村振兴小院——“学研赛战”学生实训基地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燕窝村揭牌(李长顺、张启迪摄)

  中国海大省派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燕窝村第一书记贾林(左一)、中国海大管理学院辅导员卢宇(左二)、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燕窝村党支部书记于昌贵(右二)、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王恒伟(右一)
  2025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管理学院以《专业社会实践导论》课程为抓手,以“大思政课”为载体,构建起以科研育人为核心路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把课堂从校园延伸至广阔的乡村大地,组织学生开展村镇调研,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采用项目化实践的教学方式,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设置系列实践项目,引导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落实国家关于“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的重要指示,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海大力量。
(通讯员:卢宇 刘笑笑 王晓)
新闻链接:【大众新闻】红色实践课堂赋能产业振兴!中国海大管理学院推出《专业社会实践导论》课程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李华昌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