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教工党支部于2024年先后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坚持强融合、强服务、强原创、强引领,聚力打造“牧海”党建工作品牌,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水产学科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稳居国际前列。党支部成员作为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的骨干力量,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在教育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新农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人才,产出了一批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重大成果,为教育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联建:党建引领强融合,开拓行业发展“新格局”
党支部充分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党建红链”赋能“产业蓝芯”发展模式,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党支部成员联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共建“深远海绿色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攻克深远海智能投喂系统等关键技术,申请相关专利多项,为深远海养殖行业注入科技动力;与山东科合海洋高技术公司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共同申报的山东省海水绿色养殖与智慧渔业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发展。
党支部书记(前排右一)代表支部签订共建协议
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动机制,联合山东省科协、省农技协和青岛市科协,在利津(海鲈)、昌邑(对虾)、乳山(牡蛎)、莱州(扇贝)等地培育建设6个科技小院,组织成立“耕海牧渔实践团”学生团队,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特色水产产业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教育服务:立足学科强服务,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凝聚全国水产教育、科研与行业优势力量,构建价值引领、专业教育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党支部成员作为骨干,协助学院党委统筹推进“全国新农科水产教育联盟”、国家一流专业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水产教育新高地。依托“全国新农科水产教育联盟”,联合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充分运用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学模式革新,重构水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批具有水产特色的思政示范课程。2024年,首批7门AI智慧共享课程正式上线,为全校师生及联盟成员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高阶化学习内容与智慧化学习方式,全面提升水产学科人才教育质量。
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组织师生党员深入西藏那曲双湖县,开展卤虫资源开发技术帮扶,助力当地增收超千万元,为国家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积极响应教育部“慕课西行2.0”号召,以专业帮扶为切入,以教育数字化为手段,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课程重构,构建水产类首门AI课程《贝类增养殖学》,借助大模型支撑“师-生-机”多维互动,与塔里木大学开展同步课堂,践行“AI+教育”改革成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西部高校合作模式,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新农科水产教育联盟2024年度会议
科技赋能:科技创新强原创,建设蓝色粮仓“新高地”
党支部成员牵头攻克黄海冷水团鲑鳟鱼类绿色养殖技术难题,主导设计的世界最大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成功投产,荣获“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该成果作为深远海养殖领域的国际标杆,亮相央视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彰显了我国在深远海养殖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世界最大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建成下水
贝类与鱼类遗传育种团队成功培育“海大1-4号”牡蛎等新品种,在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推广养殖,带动渔民增收致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修复“双赢”。相关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团队历经数十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成功开发非鱼源饲料原料高效利用技术和绿色靶向添加剂应用技术,构建海水鱼精准营养配方体系,并研制出一系列海水鱼绿色高效配合饲料,为海水鱼定制“健康营养食谱”,通过与水产饲料龙头企业推广应用,目前研究成果已覆盖超过全国80%的海水鱼配合饲料,累计推广超过400万吨,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践育人:立德树人强引领,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党支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号召,坚持把劳动教育与水产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依托实践基地开展“耕读教育实践课”,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开展生产实习、增殖养殖工程实习、对虾苗种培育实习等,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良好劳动品质和知农爱农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项劳动育人成果入选2024年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典型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
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引领学生立足水产一流学科,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科学研究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努力探索水产领域前沿问题、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助推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服务海洋强国、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真正将论文写在江河湖海之上。指导的3支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斩获国家银奖2项和铜奖1项。
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理念,举办第二届高校大学生水产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切实推动水产类专业高校产学研融合和创新实践的发展,提升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产业问题、发展产业科技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组织学生赴科技小院开展“耕读教育”专题实践
展望未来:向海图强再启航
党支部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聚焦服务深蓝渔业、种业振兴等国家战略,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化“牧海”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推进党建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等更加深度融合,加速深远海养殖装备、水产分子育种等关键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苗晶晶 刘奕彤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刘莅